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3篇
  免费   312篇
公路运输   2684篇
综合类   3076篇
水路运输   773篇
铁路运输   913篇
综合运输   15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465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大跨径拱桥拱座基础属于大体积砼结构工程,在浇筑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使砼体内与表面形成较大温差,产生热应力,从而导致砼体产生深度不等的裂缝.笔者以重庆渝邻高速公路温塘河特大桥拱座基础的施工技术为例,对大体积砼体内的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防裂措施.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水泥砼路面破损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发生破坏的原因,在归纳水泥砼路面典型破坏组图的基础上,对每一种路面病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治设计方案,并对其具体施工工艺和主要材料提出了要求,以期对公路水泥砼路面的维修整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3.
该文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板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及断板的预防措施,以期在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和养护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4.
运用化学及结构振动原理,阐述了体外预应力筋腐蚀破坏机理,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筋振动频率对梁正常使用的影响。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筋系统耐久性防护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5.
以国道G209通道至吉利段改造工程中的双江河大桥设计实例,研究位于小半径缓和曲线上预制空心板梁的外悬臂折线逐步逼近缓和曲线线形,与桥上路线线形一致。具体方法是:采用直角坐标系计算预制空心板斜长、首尾夹角和起终点坐标,根据计算结果与路线线形之差,多次调整空心板梁的梁板宽度和悬臂长度,使外悬臂折线满足路线的缓和曲线线形。研究结果表明,桥上护栏之间的桥面净宽尺寸变化符合设计路线线形要求。  相似文献   
166.
介绍了有关高温作用下混凝土性能劣化测试方法,包括混凝土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测试标准,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高温爆裂的测试方法以及高温后混凝土损伤的红外热像法与色彩图像分析法。提出从机理方面寻找科学与全面的方法定量评价爆裂程度;红外热像法和色彩图像分析高温下混凝土损伤是无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方向。此外,设计简便可靠的混凝土高温性能测试方法,以现有成熟的物理力学与无损检测技术作为评价指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7.
对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主要考虑轴向拉力、最小抗剪配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实测表明,欧洲规范2第1部分中用于计算弯、剪、轴拉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的公式过于保守,有必要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8.
该文针对上海市某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施工中发生拱脚滑移事故,以实际工况计算为依据分析其直接和深层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9.
该文结合惠州大桥南引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从成孔、水下灌注、质量检查等不同阶段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70.
为了研究锚贴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设计5根加固梁和1根对比梁进行抗弯试验。试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有无加载历史、钢板纵向加固长度、钢板厚度和螺杆间距。加载仪器采用1 000 kN梁柱加载系统,应变采集使用静态应变分析系统,挠度采用机电百分表测量。试验过程中,观测记录试验梁在荷载作用下截面应变、跨中挠度、加固部分与原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基于平截面假定,推导试验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比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固的对比梁相比,锚贴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后的试验梁其开裂弯矩提高近50%,极限抗弯承载力提高约1倍;钢板纵向加固长度对梁的整体刚度有显著的影响,加固范围越大刚度提升越显著;加固范围应充分考虑加固部分截断处截面的抗剪能力,避免使试件从塑性弯曲破坏模式变成脆性剪切破坏模式;对比螺杆间距15 cm与30 cm试验梁的结果发现,只要符合构造要求的螺杆间距对试件的承载能力影响很小,但对裂缝开展有一定的影响,螺杆间距越密其裂缝开展明显变小;随着加固钢板面积增大,抗弯承载力也随之提高。针对加固后适筋破坏的RC梁,推导了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公式计算出的极限抗弯承载力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相对差值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