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5篇 |
免费 | 18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99篇 |
综合类 | 888篇 |
水路运输 | 965篇 |
铁路运输 | 627篇 |
综合运输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85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246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32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161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目的。和传统的磁卡、IC卡相比,射频卡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接触,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适合于实现系统的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22.
23.
TETRA集群通信系统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区间及业务特点,提出基于光纤/无线射频传输技术的TETRA集群通信系统在高速铁路中应用可行性、方案及工程实施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铁路跨公路涵及其相关防护设施的管理要求及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桥涵防撞报警系统的整体架构、系统组成与相关关键技术。通过内部模拟试验、现场验证试验,确定系统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实用性。试验表明:该系统在报警准确率和响应效率方面表现良好,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了便捷式办公软件及移动端系统。 相似文献
25.
针对北京市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地铁结构渗漏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北京地铁渗漏进行治理及防控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从既有地铁结构渗漏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策略 3 方面,对北京地铁既有结构渗漏风险防控技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首先,从风险识别入手,对引起渗漏病害的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然后,在风险识别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将地铁渗漏病害按照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区间和车站结构进行分类分级,给出渗漏等级 A、B、C 和 D,并提出应急及常规治漏措施;最后,提出相应的渗漏风险应对策略,包括应急处置和一般渗漏治理。研究内容以期为类似地铁结构病害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27.
自主式交通系统(ATS)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其规划布局需要系统、完备的体系架构进行指导。以ATS服务为基础,围绕人与货物运输过程中如何匹配系统服务、如何实现系统功能两个视角,提出“宏观+微观”双层逻辑架构结构。其中,宏观逻辑架构指导交通系统形成面向具体场景的服务集,串联用户需求与系统功能;微观逻辑架构面向具体ATS服务,解析服务参与组分,基于“感知—学习—决策—响应”的业务逻辑明确系统功能与数据的关系。最后,针对自动驾驶车辆在交叉口的响应场景,以行人识别服务为例构建逻辑架构,验证了构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为了及时识别出突发事件下城市道路的关键路段,以构建最短应急救援路径,本文提出了一套完整流程.首先,针对路网在应急条件下的贫信息环境特征,设计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行程时间估算方法.然后,考虑救援人员的应急心理和经验选择行为,构建面向广义阻抗的GERT(Graph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网络模型.最后,运用Dijkstra算法获得救援路径完成关键路段识别.以成都市某区域实际交通网络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2种模糊算子估算路段行程速度,其绝对误差为2.722 km/h,精度较高;与传统关键路段识别方法相比,GERT网络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行程时间和路段拥挤度对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拟合度80.95%),并将重要度识别技术从路网降低到路径层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9.
30.
神经网络用于损伤识别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训练样本的组合爆炸,单纯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实际工程结构的损伤诊断有很大困难。丈中提出了一种分步损伤诊断方法,即先用模态应变能判断损伤位置,然后用BP神经网络识别损伤程度,并使用该方法成功地对一座模拟损伤的两跨连续梁桥进行了损伤位置与损伤程度识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