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78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强基薄面"理念是公路建设的一项新技术,是对路面结构建设的革新,其特点是通过冲击压实增强路基强度,提高路基结构稳定性,从而使路面结构层厚度减薄。水泥乳化沥青碎石结构层的引入实现由半刚性到半柔性再到柔性的良好过渡。减少半刚性基层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加强了基层的路用性能。橡胶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可以进一步阻止反射裂缝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利用橡胶沥青混凝土铺筑的路面抗车辙、抵抗反射裂缝的能力更强,减少养护周期及养护费用,更节约环保。  相似文献   
62.
文章针对铝合金减震器塔的性能和结构要求,根据各种材料和工艺的特性,进行相应的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采用Silafont-36(AlSi10MgMn)进行材料成分微调,主要成型工艺为高真空压铸方式,对铸件进行T6热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63.
综合考虑机织复合材料成型及力学性能特点,设计了一体式结构3D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避震塔,并基于多尺度优化方法,综合考虑材料和结构参数,实现避震塔强度性能优化设计。为获取准确的仿真分析用材料参数,基于显微镜观测得到的机织参数建立多尺度预测模型。通过避震塔强度性能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考虑工艺过程影响的材料参数预测结果及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与原高强钢避震塔相比,优化得到的3D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避震塔实现了50%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64.
船舶推进轴系冲击响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有限元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推进轴系垂向冲击响应计算的数学模型 ,导出了在加速度冲击输入条件下轴系垂向冲击响应数值仿真方法 ,并通过一个工程计算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5.
通过试验及研究分析,认为采取提高高填方路基的压实度,可以加快高填方路基的沉降速度,减少沉降量。  相似文献   
66.
路基的压实技术与压实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飞 《北方交通》2006,(5):8-11
主要介绍路基的压实技术与压实工艺。首先,着重介绍土质路基的压实过程;接下来,简要的介绍了填石、土石和高填方路堤的压实。  相似文献   
67.
本文研究了点夯、蓝派冲击式压实机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例,软基处理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等特点,阐述了该工艺的施工原理、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措施,并对该工艺的优点进行了总结,此方案的实施对填海路基的实际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8.
在减震器设计和试验阶段,经常会碰到前减震器“软”、“硬”问题,解决该问题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改变内压力。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确定了内装零件体积后,如果要满足静负荷特性的需要,唯一可调整的是注油量,通过改变空气室的容积,达到调整空气弹簧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叶集至信阳高速公路位于黄淮冲击平原和大别山区,路基主要为高液限粘土、膨胀土,即沿线取土场填土CBR值不能满足筑路要求,通过对路基上路床石灰改良土施工工艺、不同龄期压实度检测和不同龄期击实试验,研究了路基填土掺灰改性后干密度值存在随龄期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0.
文章介绍了超宽带的概念及其技术的实现,重点研究了两种用于超宽带的脉冲波形,用matlab仿真波形图与功率谱密度图,并比较了两种脉冲作为UWB信息载体时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超宽带无线通信中各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