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1篇
综合类   52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苏州市正面临着出行向机动化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公交优先作为缓解城市拥堵的重要策略,是苏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分析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苏州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苏州公交发展所面一陆的挑战,接着探讨了如何从规划、政策、服务、管理和具体技术措施如公交专用道的车道位置选择、公交专用道的隔离方式与交通标志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停靠站设置形式等几方面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苏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采用短期老化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对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分析得出TPS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随TPs改性剂的掺量增加而增加,混合料的短期老化过程可以增强试件的抗变形能力。最后得出了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中TPS的合适掺量及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  相似文献   
53.
为解决当前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缺乏评估标准的问题,从个人出行成本和社会成本两个角度出发,对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交通运营成本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公交专用车道运营的直接效益,通过分析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交通运行参数的变化,分别对运营产出和运营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的运能总量、时间及能源消耗成本的变化,并将其折算成货币指标,实现评估指标的定量化。最后,以京通快速路为例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4.
针对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提升车辆通行速度的需求,首先分析车道布局和交易时间对通行速度的影响,然后研究车道设备、通信设备、通信接口的升级可行性和对通行速度提升的改善程度,最后提出实施高速公路ETC车道提速方案的若干建议,其对于提高高速公路ETC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加利福尼亚州HOV系统的运行效果,基于交通量检测器收集的数据,对HOV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最终得到4个主要结论:1)与多条普通车道构成的高速公路相比,包含1条HOV车道的高速公路损失了20%的通行能力;2)HOV车道通常处于两种运行状态,一种是HOV车道未被充分利用,另一种是HOV车道处于超负荷、降级运行状态;3)HOV车道未显著提高小汽车合乘比例;4)在一个相当出色的交通管理系统中,HOV车道并未从整体上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56.
信号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饱和流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以美国通行能力手册中饱和流率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典型信号交叉口车头时距的现场测定,对设计时速与直行车道数对饱和流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可完善饱和流率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57.
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伦海 《公路》2005,(9):206-212
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最大跨度在23m左右,扁平率小于0.5,为超大断面隧道。通过对某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在几种围岩条件下多种施工开挖方案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出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宜采用三心圆拱型断面和复合式支护衬砌,软弱围岩段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并通过相似模型实验研究,得到隧道围岩在施工中的位移发展,遵循台阶式发展过程并符合Hill函数变化规律,可对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类比和指导。  相似文献   
58.
对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提取瞬时频率的方法进行改进,使之可完整、准确地提取振动信号的瞬时频率曲线,避免因时频聚集性较差以及交叉项的干扰带来的问题。采用该方法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轴箱加速度数据进行时频分析,提取钢轨短波不平顺的瞬时频率,根据其变化特性精确定位钢轨疑似波磨和打磨痕迹区段。结果表明:轴箱加速度波形均呈现周期性;分析区段的振动数据中包含150和75mm 2种波长呈现倍数关系的强振动数据,现场测试发现该处存在较强的钢轨波磨现象,波磨波长为150mm,同时现场还存在波长为75mm的钢轨周期性打磨痕迹;75mm的钢轨周期性打磨痕迹引起轮轨系统的非线性振动,振动频率达到1 125Hz,与扣件固有频率562Hz呈倍频关系,导致扣件产生强烈的共振,从而引发轮-轨接触共振,造成钢轨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流性波磨,在列车的反复作用下,该处产生150mm波长的波磨。  相似文献   
59.
Priced managed lane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to better utilize the existing capacity of the roadway to relieve congestion and offer reliable travel time to road user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pricing managed lanes with multiple entrances and exits which seeks to maximize the revenue and minimize the total system travel time (TSTT) over a finite horizon. We propose a lane choice model where travelers make online decisions at each diverge point considering all routes on a managed lane network. We formulate the problem as a deterministic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and solve it using the value function approximation (VFA) method for different initializations. We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ll policies predicted by the VFA method against the myopic revenue policy which maximizes the revenue only at the current timestep and two heuristic policies based on the measured densities on the managed and general purpose lanes (GPLs). We test the results on four different test networks. The primary findings from our research suggest the usefulness of the VF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ynamic tolls. The best-found objective value from the method at its termination is better than other heuristics for all test networks with average improvements in the objective ranging between 10% and 90% for revenue maximization and 0–27% for TSTT minimization. Certain VFA initializations obtain best-found toll profiles within first 5–50 iterations which warrants computational time savings. Our finding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revenue-maximizing optimal policies follow the “jam-and-harvest” behavior where the GPLs are pushed towards congestion in the earlier time steps to generate higher revenue in the later time steps, a characteristic not observed for the policies minimizing TSTT.  相似文献   
60.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轨下基础刚度差异很大,需要设置过渡段以实现轨下基础刚度的合理过渡。结合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中广泛采用的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进行研究,建立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过渡段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过渡段的长度、不同过渡段分级不同车速对过渡段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加密钢弹簧支座减振扣件"的过渡方式。结果表明,不同的过渡段长度和不同的过渡段分级对过渡段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加密钢弹簧支座结合减振扣件的过渡方式比仅加密钢弹簧支座的过渡方式过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