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1篇
综合类   52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研究车道分配对路网容量的影响,通过分配道路的双向车道数和设置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参数,建立了双层规划的路网备用容量模型.上层模型用于路网车道分配和信号配时参数联合优化,以使路网容量最大;下层模型是用户均衡分配模型,可预测司机对于某种路网车道分配和信号设置的择路行为.用基于灵敏度的启发式算法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调节路网路径的阻抗,使交通量的分布更均衡,路网备用容量比现有模型增大了32%.  相似文献   
82.
综述了公交预信号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公交预信号设置条件,给出了公交预置区车道布局方式,通过实验修正了公交专用候驶区长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交叉口区域停车线、车道分布及公交优先检测器的布设。以上海市鲁班路复兴中路路口为应用对象,调查了公交预信号可实施条件,并计算了第二停车线设置位置,计算出车道灯先红先绿信号控制时间,论文基于PA-RAMICS仿真评估表明1 h内该路口公交车等待时间减少了28%,社会车辆平均等待时间增加了6%,达到公交信号优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辉 《公路》2012,(2):22-26
全面分析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全过程中对区域路网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交通组织实施方案,以便有序地进行交通组织,不造成长时间的交通拥堵,实现交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84.
路段短时交通量预测自适应控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动控制理论,文章提出一种路段短时交通量的动态预测算法。以历史交通量观测数据为输入,下一时刻交通量预测值为输出,构造了单输入单输出的离散时间动态系统,设计了反馈控制回路和自适应PID控制器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能较快跟踪交通量的变化,实时修正算法,能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移植。  相似文献   
85.
针对目前少有查找汽车短路故障点有效方法的现状,自行设计了3种简单的检测工具,并通过拓展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和直流电流钳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查找汽车短路故障点的有效方法。即将自行设计的检测工具插在损坏保险的插座上进行适当操作,利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上电流钳查找线路中是否有电流,从而可判断电路中的短路点。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该方法判断汽车短路故障点的正确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86.
在实地调研得出道路平均每车道通行能力随着车道数的增加而边际递减的基础上,参照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得出考虑换道的车道交通流动力学模型.采用特征线分析法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了边际递减的原因和递减的规律.并运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学解释的合理性,得出换道频率的增加是通行能力递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采用车道边论证方法进行吴淞口邮轮码头的交通组织设计,对极端工况下的车流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引桥交通量及码头面上的车位布置数等重要交通组织参数。并通过仿真方法证明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有效,与理论计算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8.
短螺旋钻机钻孔成桩在红—博广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短螺旋钻机钻孔成桩工艺,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车辆在多车道分流区的跟驰换道行为,将强制性换道划分为激进型和保守型.在考虑驾驶员换道需求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量化两种强制性换道行为的转换条件,并给出车辆强制性换道规则;对跟驰模型中的减速度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多车道下分流车辆的跟驰换道模型;采用实际数据标定模型中关键参数,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分流车辆的横向空间分布对交通流的干扰具有显著性影响;当分流车辆集中在最左侧车道时,中间2车道的运行速度波动明显,折减量最大时达到51.4%,恢复稳定所需时间更多;通过 4组实验场景发现,分流车辆的合理空间分布对交通流运行速度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0.
Spatiotemporal analyses of freeway sites in Part I have shown that special-lane access points are prone to become bottlenecks. These can degrade traffic flows, sometimes in all lanes. Part II explores select impacts of re-designing the means of entering and exiting a special lane, and of altering the policy governing its use. Parametric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 that was calibrated to one of the sites studied in Part I; one with a buffer-separated carpool lane. Though less reliable than what might have been observed via experiments in real settings, the simulated findings seem to offer useful insights nonetheless.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raffic conditions would improve at the site by elongating the carpool lane’s buffer opening beyond its present length of 400 m. Yet, only modest improvements were predicted, even when the opening was elongated to 1000 m or more. Greater benefits were predicted from disentangling the movements made into and out of the carpool lane. This was achieved by placing first a buffer opening to serve only ingress, followed by another immediately downstream to serve egress. The benefits of this treatment were again limited, even when each tandem opening was elongated to a length of 700 m. Fully removing the buffer that physically separates the carpool lane from the regular ones was predicted to bring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s to traffic. Also examined was pending legislation that would leave the carpool-lane buffer in place, while limiting the times of day when the lane is reserved for special use. Simulations predict that this legislation would degrade travel conditions below those that presently occur at the site. The extent of this predicted degradation varied, depending upon the time of day when the lane-use restriction went into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