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用迁移矩阵法求解武器合中后的舰船船体应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统计了大量水面舰船受武器命中后破口部位和尺寸基础上,以某航空母舰为模型,采用Kollbrunner-Hajdin改进的薄壁梁理论,用迁移矩阵法求解鱼雷命中后不同破口部位及尺寸的破损船体应力。本文旨在找出正应力和剪应力随不同破口部位及尺寸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舰船破损后的剩余强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103.
移动荷载作用下周期支承Timoshenko梁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荷载作用下周期支承Timoshenko梁的具体结构,将其任一梁单元分解为一个支撑单元和两个非支撑单元。在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周期解析解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矩阵法,应用Laplace变换等理论,推导周期支承Timoshenko梁的传递矩阵。将激振点的状态变量乘以一系列梁单元的传递矩阵,推得拾振点的传递函数,进而给出移动荷载作用下周期支承Timoshenko梁上任一点的动力响应解。  相似文献   
104.
对地铁转换轨的设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转换轨宜靠近车辆段设置,长度可按180m平直段预留设计,困难情况下应至少满足60m平直段的要求,宜划归正线控制,设于进段信号机外方,进出段信号机差置或者并置采用段内列调混合进路模式的建议,为开展转换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BT模式在我国已被广泛采用,但BT项目合同价款的确定和调整一直是BT双方合同谈判的核心.从合同类型的选择模型出发,结合国内工程项目的合同类型,论证BT模式下合同价款方式的确定和合同价款调整的办法,并对国内某地铁BT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其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其他BT项目合同价款方式的确定及价款调整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实证...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满足铁路发展对通信系统容量和传输距离的更高要求,朔黄铁路采用TD—LTE系统,通过MSTP平台承载,基于SDH硬通道专线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可靠性,通过1588V2协议达到ns级时钟精度要求,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保障LTE业务的传送。  相似文献   
107.
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工程是《浙江省铁路网规划(2011~2030年)》中杭州都市经济圈轨道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杭州市轨道交通网和绍兴市轨道交通网络。本着遵从杭州市、绍兴市轨道交通规划,遵从城市总体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城际线起点位置进行深入分析,本着解决两个城市轨道交通网与本城际铁路的合理衔接方式,避免工程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的原则,提出杭绍城际铁路起点位置选择与衔接方案的初步设想和设计思路:(1)建议采用起点站接香樟路方案;(2)建议杭绍城际与5号线香樟路站采用叠岛换乘方式;(3)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工程起点位置选择与衔接方案研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尽量缩短乘客换乘距离和时间,统筹考虑所衔接城市的轨道交通网,做到整体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公交出行单元的划分、公交出行单元的联接和公交出行换乘次数小于等于1的充分条件等公交线网设计的基础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并以棋盘型道路和放射型道路为例,说明了上述充分条件的应用,对当前公交线网改造及后续深化研究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原开元集团制造的单级桥桥壳后盖内、外侧焊自动线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稳定性差,由外侧向内侧焊送料移载小车与焊接夹具相碰撞现象、电动卡盘防损坏的改进,原因分析,防碰撞的硬、软件设计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某车型开发过程中车内异常噪声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发动机支承为该车辆车内异常噪声的主要来源,识别出异常噪声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对发动机支承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承使车内右后座位处500 Hz附近的声压敏感度峰值降为原来的50%;倍频带噪声级下降了约3 dB;主观评价显示该异常噪声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