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9篇
综合类   155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123篇
综合运输   18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This survey investigates the state-of-the-art in operations and systems-related studies of wireless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EVs). The wireless charging EV is one of emerg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EV’s battery is charged vi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technology. The system makes use of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embedded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road that transfers electric power to the vehicle while it is in transit. The survey focuses on studies related to both dynamic and quasi-dynamic types of wireless charging EV – charging while in motion and while temporarily stopped during a trip, respectively. The ability to charge EVs while in transit has raised numerous operations and systems issues that had not been observed in conventional EVs. This paper survey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such issues, including decisions on the allocation of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cost and benefit analyses; billing and pricing; and other supporting operations and facilities. This surve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rovides an orienting review of terminology specific to wireless charging EVs; it also reviews some past and ongoing developments and implementations of wireless charging EVs. The second part surveys the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s and systems issues prompted by wireless charging EVs. The third part propos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goal of the survey is to provide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with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trends and to provide a guide to promising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232.
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是客运专线运营管理与调度指挥的核心,本文根据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结构,提出用工作流管理技术,将各个子系统的各种功能及相互作用建立在工作流系统的统一调度指挥下,使系统按照工作流模型进行任务调度,实现优化业务流程调度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233.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服务水平评价需求,考虑乘客与枢纽环境的交互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仿真技术的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应用仿真工具对枢纽内乘客的行为进行模拟,得到相关参数的取值;采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取值,用以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的效果.采用该评价方法对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评价结果为: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最大换乘时间较长;4号线站台楼梯口和扶梯口的乘客平均拥挤程度最高;4号线站台区域的设施能力更容易趋于饱和并呈现乘客滞留倾向;4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对客流规模的适应性较强,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对列车接续的适应性较强.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34.
分析影响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分公司保价运输发展的因素,提出通过重点扶持保价大客户、提高保价运输足额保价率、加强铁路保价营销宣传、做好理赔服务、认真做好保价运输统计分析、创造优质的服务和运输环境等建议促进保价运输发展。  相似文献   
235.
从危险货物自身的危险反应、外部条件(因素)影响、违章行为3个方面,分析影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因素,并对此提出对策:安全管理和危险货物装卸作业时的安全防护。通过进一步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切实保障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236.
以限制超重车通过的主要桥梁种类——铁路简支梁桥为例,以超重车通过桥梁时的运行活载系数必须小于桥梁的检定承载系数为基本条件,通过调整装载方案、优化车辆编组及限制车辆运行速度3种运输组织措施,降低超重车的运行活载系数,分析各种运输组织措施应满足的要求并推导相关的计算公式。提出铁路超重车安全通过简支梁桥的运输条件:在满足装载基本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车辆并尽量减少货物重心的偏移,以降低超重程度;当超重车的长度小于桥梁跨度时,应使用隔离车将超重车与超重车或机车隔离;隔离车应选用轴距大、轴重小的车辆,并在超重车前后加挂同等数量的隔离车;应限制车辆运行速度,而且超重车重心的横向偏移量和纵向偏移量必须满足相关要求;若调整装载方案、优化车辆编组和限制车辆运行速度等运输组织措施均不能保证超重车安全通过桥梁,则应采取加固桥梁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237.
铁路工程建设所用材料种类较多,其运输组织方式和所需费用,是建设项目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费用组成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此文针对铁路建设跨越区域广,涉及的专业多等特点,在分析现行工程造价体系材料运输模式及费用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设计,通过研究提出6种材料运输组织方案,并对每一种运输组织方案及其运输费用组成与计列方法进行论述,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8.
分析轨道交通信息化现状,认为信息化起步早的运营企业逐渐开始面临信息系统分散、异构、应用孤岛的问题。不同技术平台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整合问题,在信息化规划期就必须尽早充分考虑。通过比选信息化的3种集成方案,即大而全的“航空母舰式”、整齐划一的“电报式”、基于标准接口的“拼接积木式”,认为广泛应用于电力、航空、船舶等行业、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最为灵活。但是,SOA体系结构本身也有缺陷,轨道交通行业如果采用这种先进体系结构,需要在集成方案设计中设法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239.
综合运输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距离长、频率低的特点,基于非集计理论和纯选择行为抽样调查法建立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的Logit模型.对京沪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随出发时间和出行距离变化情况的模拟表明,中长距离的旅客对综合运输通道内客运产品的选择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大,客运需求结构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而短距离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小,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典型客运产品均存在优势运输距离范围.与京沪运输通道客运产品结构现状对比的结果表明,由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得到的结果能够反映通道客运需求结构的现状,并且能够解释由客运供需矛盾引发的购票困难等现象,从而为综合运输通道客运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0.
上海铁路局根据矿泉水运输状况,从装卸车站选择、集装化用具定制、装载方案确定、装卸机械使用、托盘循环使用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对某品牌矿泉水进行局管内集装化运输试点工作。在分析铁路集装化运输矿泉水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集装化用具,完善服务设施和设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