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64篇
综合类   116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105篇
综合运输   1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在充分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十四五”期间发展形势与趋势,剖析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打造适应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便捷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构建集约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以及提升科技创新活力推动运输服务升级等四项举措,为西部地区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浙江省交通职业教育现状,总结了当前交通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交通职业教育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提出了思考,并对发展交通职业教育提出了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53.
一种基于视频虚拟检测线的交通流参数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时交通流参数检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数检测有多种方式,其中基于图像处理的视频车辆检测方式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它具有检测区域大、系统设置灵活等突出的优点,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车辆的检测基于车道,在每个车道设置两条虚拟检测线来检测交通流参数,虚拟检测线的作用类似于电磁感应线圈。系统通过对视频虚拟检测线的预处理将二维的数字图像转化成一维的检测信号,减小了运算量,降低了运算负荷。提出的基于视频虚拟检测线特征的交通流参数检测系统已经在PC机上用VC 6.0实现,并对不同典型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流视频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车流量统计精度。  相似文献   
54.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设计与优化的目的就是对系统功能的合理配置、业务流程的优化布局以及系统资源的优化匹配,从而达到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全局优化。为铁路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目前关于RITs系统设计与优化还没有比较成熟、实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证明提供系统化的设计和优化理论和方法不仅能使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在总体性能上达到最优,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难度和运行成本,提高了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55.
针对城市交通流时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变相序自适应单交叉口控制算法,该算法根据通行权转移度来决定放行相位及通行时间,并综合考虑了所有相位车辆排队长度以及绿灯相位通行时间。通过多层BP神经网络实现单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学习和泛化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绿灯时间利用率并减少车辆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56.
提出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决策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结合,建立混合熵权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用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客流服务水平的评价。此模型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实际,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The convergen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with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has already resulted in automation features in road vehicles and this tre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in the future owing to consumer demand, dropping costs of components, and improved reliability. While the automation featur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so far are mainly in the form of information and driver warning technologies (classified as level I pre-2010), 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e medium term (level II 2010–2025) are expected to exhibit connected cognitive vehicle features and encompass increasing degree of automation in the form of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lthough autonomous vehicl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research purposes and are being tested in controlled driving missions, the autonomous driving case is only a long term (level III 2025 +) scenario. This paper contributes knowledge 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s regarding automation, policy challenges for each level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context, and the essential instrument of cost-effectiveness for policy analysis which enables policy decisions on the automation systems to be assessed in a consistent and balanced manner. The cost of a system per vehicle is viewed against its effectiveness in meeting policy objectives of improving safety, efficiency, mobility, convenience and reducing environmental effects. Example applications are provided that illustr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ethodology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supporting policy decisions. Given the uncertainties in system costs as well as effectiveness, the tool for assessing policies for future generation features probabilistic and utility-theoretic analysis capability. The policy issues defined and the assessment framework enable the resolution of policy challenges while allowing worthy innovative automation in driving to enhance future road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58.
本文论述了利用CRUISE软件进行汽车建模的过程,并对某重型商用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特点和发展,分析了车载信息采集平台的软件结构设计,提出了设计信息采集平台的基本功能要求和建立方式,进而讨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实现过程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0.
基于非参数回归的快速路行程速度短期预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市快速路上的检测器所采集的历史数据,经过数据筛选,剔除判别,小波滤噪平稳处理,聚类分析等过程,建立了交通状态演变系列的历史样本数据库。基于所构建的历史数据库,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状态向量、距离匹配原则,K近邻值等参量,构建了一种基于K近邻的非参数回归短时交通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路段行程速度的短时预测。最后,利用随机选取的历史数据系列对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算法的精度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很好地满足ITS应用系统对于交通预测数据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