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210篇
综合类   167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221篇
综合运输   23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将粗合成纤维用于隧道管片衬砌可以提高其强度,但在持续弯曲荷载作用下构件会随时间发生蠕变和出现裂缝。随着对混凝土裂缝应对能力的提升,粗合成纤维作为一种可用的替代品,凭借优良的经济性和耐久性等优势,在隧道管片制作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基于时效特性分析了在持续弯矩和轴向应力作用下,粗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横截面的蠕变和收缩效应,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的纤维对于提高构件横截面的抗弯强度作用有限,但是纤维减少了构件在服役期间的蠕变,并且当纤维与普通钢筋共同作用时,能显著减少最大裂缝的宽度值。  相似文献   
102.
简述了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特点,提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预报,并以韩家岭隧道为例,说明综合预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TSP203在雁门关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华 《山西交通科技》2006,(3):54-55,64
TSP203系统是瑞士Am berg工程技术公司最新研制并拥有专利的隧道地震探测仪,专门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而设计的。将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应用于雁门关隧道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对象的预报工作,并结合地质雷达、水平钻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结果基本吻合,达到了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为隧道快速掘进、支护材料的选择等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与信息。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绵竹至茂县公路云湖1号隧道F29断层破碎带,选取围岩级别、开挖宽度、地下水、不良地质、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5个对塌方影响较大的因素,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对该不良地质段进行了塌方风险分析,确定了云湖1号隧道F29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的风险等级,有助于指导设计与施工采取合理措施确保隧道安全。该方法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以后类似的隧道工程进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结合丹本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介绍了粉煤灰在衬砌混凝土中的应用、配制方法、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6.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锚杆锚固施工技术在边坡和隧道加固工程串得到了广泛应用。实践证明,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有效,使高速公路工程中的锚杆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提高。为此,了解和控制锚杆的锚固质量,开发一种能高效、准确地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无损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7.
王广新 《北方交通》2006,(5):117-118,138
通过对隧道超欠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影响隧道超欠挖的五个主要因素,并总结了减小隧道超欠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针对隧道F4断层涌水现象,深层次的分析原因,根据实际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提出处治原则、具体措施及施工程序、工艺、要求,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9.
通风控制就是要在节约电能消耗的前提下,将隧道内CO浓度和烟雾浓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对于这样一个大滞后的检测控制过程,利用模糊控制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O浓度和烟雾浓度检测的变频通风模糊PID控制方法,实现了在控制过程中对不确定的条件、参数、延迟和干扰等因素进行检测分析,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对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可减小系统超调量、提高系统反应速度、缩短调节时间,从而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能降低电能消耗,延长通风机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10.
以位于深大断裂交汇区的大(理)临(沧)铁路红豆山隧道为例,在分析隧道地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隧址区有害气体现场监测和室内试验分析及隧址区断裂构造特征,研究构造复杂区非煤地层隧道内有害气体的成因机制和运移模式。结果表明:隧道内主要有害气体为高浓度CO2和较高浓度H2S,以断裂带及花岗岩蚀变带为运移通道;隧道内有害气体为无机成因气,来源于深部壳幔地层,其中CO2的同位素值在-0.3‰^-8.0‰之间,可判定隧道内有害气体为岩浆-幔源及变质混合成因;隧道穿越的诸多张性断层既可作为储气断裂,也可视为幔源岩浆气向上运移的疏气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