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63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4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摘要本文从Web2.0的涵义与特征、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和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论述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2.
热泵热水器是节能环保型产品,智能热泵控制器可自动控制热泵机组安全、稳定地运行.本文介绍了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热泵热水机组的控制要求,研制成功由ADμc834单片机与三星S3C44B0组成的双核热泵控制器,详细叙述了ADμc834核采集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μC/OS-Ⅱ与μC/GUI的ARM7核图形操作终端的软硬件平台.  相似文献   
153.
基于ARM的嵌入式虚拟示波器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ARM技术,以S3C44BOX为CPU,在uClinux基础上,通过USB设备来连接装有Labview的PC机,设计了一种嵌入式虚拟示波器系统.uClinux是一种运行于没有MMU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Linux衍生操作系统,实现了多任务运行.介绍了虚拟示波器的概念及Labview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4.
155.
1工程概况渝怀铁路14标段黄草乌江大桥全长410.65m,主跨为连接2号墩和3号墩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长168m,是目前我国双线铁路连续刚构跨度最大的桥梁,梁体混凝土标号为C55。其中0号段梁宽7.8m、高11m、长13m,混凝土体积为619.6m3。0号段设计为三向预应力,纵向预应力束共有1  相似文献   
156.
装车地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铁路货物运输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装车地直达运输是一种现代和高效的车流组织形式。它不但能够加快货物送达、加速车辆周转,而且可以减轻编组站作业负担、降低运输成本。本文对装车地直达列车开行方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可能性、合理性及费用参数选择的基础上,构建了装车地直达列车开行方案非线性0-1规划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车流在装车地的各种组合方案,并将运输与库存成本纳入同一目标函数,以物流系统成本最优来确定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构建的模型能够更全面地描述装车地车流的各种组合,最后给出的构模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7.
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动力学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高速运行时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了牵引电机架悬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计算模型,就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运行稳定性、横向动力学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合理设置轴箱的端轴和中间轴轴承的轴向自由间隙,可以提高机车稳定性、改善机车直线以及曲线运行品质。较大的中间轴轴向自由间隙和较小的端轴轴向自由间隙对提高机车运行稳定性有利。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端轴和中间轴的轴向间隙分别取0.5~1 mm和5~8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8.
就B0-B0-B0轴悬式机车二系簧分布,车轮踏面磨耗,车钩高度,一、二系垂向刚度,端、中转向架牵引点高度,电机吊挂点到车轴中心的距离,转向架中心距,轴距等对机车黏着利用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和建议可供设计部门制订技术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9.
A new coupled ice–ocean ecosystem model that links the pelagic and ice ecosystems was used to clarify the role of ice algae in ice-covered ocean ecosystem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Lake Saroma (Hokkaido, Japan) in 1992. Comparison of the model's results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confirmed that the model reproduced the behavior of the ecosystem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winter to spring. The primary production of the ice algae is effectively transported into the pelagic system by means of physical releasing effects: brine convection, ice melting and freezing, and diffusion gener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ce. Ice algae released from the ice are rapidly exported because of their high sinking speed and the shallow depth of Lake Saroma. For this reason, the zooplankton in Lake Saroma cannot graze these released algae. However, zooplankton actively graze the ice algae living along the bottom of the ic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their release, ice alga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a food source for overwintering zooplankton. A sensitivity analysis reveal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nking speed of the released ice algae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spring bloom by pelagic phytoplankton, and that the time when secondary production becomes activ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linkage between these two alg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60.
THEEXPERIMENTALSTUDYOFSEALINGTHEHEPATICTRAUMATICCHANNELWITHTHROMBINONCANINESLaYi;MengLingzhong;PanCheng'en;YuLiang;(Depart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