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通过解读《学习的革命》一书主旨 ,阐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唯有更新我们的教育和学习观念 ,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去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学习技能 ,才能真正使我国现代化人才素质教育培养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孝作为家族社会的精神基础,它一方面满足了维护家族制度稳定,协调父子关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被封建统治者以"以孝作忠"引以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服务,因此,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社会受到了历代统治者与社会民众的重视,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本文主要从《唐律疏议》的一些条文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的孝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是更新教育观念,其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创新的人格和创造个性,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文人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是文人“隐选人格”的艺术实践与建构的结晶。其审美追求的主旨是自由、个性、超迈不群,即“逸”的体认和创造。“逸”的审美精神在科技高度发达、市场原则成为人类生存方式主宰的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通过社会机体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不断促进社会成员人格独立、主体性自由发挥的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尊重和发展主体性人格为立足点。其中,民主法治以主体自由与服从规范的统一为根基;公平正义以对主体人格尊严的确认为标志;诚信友爱以对主体交往差异的尊重与宽容为前提;充满活力以主体创造性被激发为目的;安定有序以主体权利保障最佳化为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主体的理性和良知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卡特尔16PF问卷对大学生人格特征进行测量,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誊验前后的测试对比,探讨体育舞蹈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从而为体育舞蹈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公仆人格及其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 ,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的内在的行为倾向性 ,是公仆行为规范与人的个性化发展的辩证统一。它具有组织人格与个体人格二重属性 ,二者是统一的 ,但由于公仆主观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二者又常常产生对立和冲突 ,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冲突 ,组织依附与个性独立的冲突 ,行政人格与经济人格的冲突 ,公仆职权与其公民权的冲突等等。调适这些冲突必须从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各项制度和培育公仆文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陈毅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武装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贯彻与执行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地总结革命战争的的经验,形成了其丰富的军事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大学生习武动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为大学武术选修课中提高学生的习武动机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采用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和习武动机量表,对随机抽取甘肃省兰州市5所高校的45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对于习武动机,男生内部动机显著的高于女生(t=1.97,P<0.01);在年级上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神经质维度外,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大五人格中除宜人性不能对内部动机、责任心不能对无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外,其余各维度均可以显著的预测习武动机。在武术选修课中,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影响其习武动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本文以跨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在文化信息处理上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并试图研究跨文化翻译角度在中国古典文库翻译中的导向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