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99篇
综合类   76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85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利用加速度剂量法对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通过Matlab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分析作用在脊柱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剂量的大小来评判对身体损害的程度,从而为汽车座椅在振动舒适性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通过仿真计算,估计CA6127URE31纯电动城市客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性能和爬坡度等主要动力性参数及续驶里程、单位里程能耗等能耗评价指标,并在样车试制完成后予以验证,实车测试结果表明,该估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3.
基于车致振动响应的铁路桥梁损伤位置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列车荷载引起的桥梁结构损伤,基于车致振动的加速度响应,提出了一种损伤位置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结构易损性分析,确定结构易损的部位,并根据易损部位的损伤状态,从列车行驶的时间区域中选择若干子区域;然后,假设在每一个子区域内特定易损部位的损伤状态保持不变,将损伤位置识别分为2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均以加速度时程数据构建损伤指标,从多个角度优化样本库,并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工具,建立损伤位置识别模型.对一连续梁的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考虑结构状态与列车荷载的相关性,在损伤最易出现的时间子区域内,对易损部位进行损伤识别,可获得较好的损伤位置识别结果;且在低水平噪声干扰下,识别结果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4.
针对复杂产品模型较大、小型零部件多的特点,提出一种动态装配对象可见性计算方法.该算法将装配结构树表达为层次包围盒场景图,在实时绘制时结合视锥剔除和细节剔除,采用改进的快速查询策略实现虚拟装配对象的可见性判断和剔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效地剔除动态装配对象中的细小像素个体,使虚拟装配复杂动态场景的实时绘制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5.
锦屏二级水电站一号引水隧道进入岩爆区,在国内没有进行部分断面开挖的先例,为确保设备安全和工程按期完工,经过专家论证,决定进行断面施工.断面开挖要进行状态监测,对主梁,主轴承等关键部件进行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应变等信号的提取,来确定机器的状态.试验证明:部分断面开挖工况下,偏载情况确实存在,但测试优化后的掘进参数对设备...  相似文献   
96.
不同状态下路面摩擦系数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出不同状态下路面摩擦系数,采用三轴加速度仪测量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过程.经过低通滤波后,分析出了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规律,并根据现场试验的结果给出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积雪覆盖的路面、新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摩擦系数值.试验结果为交通安全分析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
液化天然气船货舱内部压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NG船的货舱内部压力应按照IGC规则的要求进行计算。其中,无因次加速度合成方法和横稳心高(GM值)是影响货舱内部压力的重要因素。IGC规则允许采用2种方法来进行无因次加速度的合成:二维加速度椭圆合成法和三维加速度椭球合成法。针对某22万m3薄膜型LNG船,编制了载荷计算电子表格,比较了这2种加速度合成方法导致的货舱内部压力的差异,电子表格计算结果与船级社相应计算软件的结果相一致。另外,就GM值对货舱内部压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高振海  管欣  李谦  郭孔辉 《汽车工程》2002,24(5):434-437
利用预瞄跟踪理论、模糊决策理论和非线性系统描述函数法建立了一个驾驶员速度控制模型,即加强员最优预瞄纵向加速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通过对驾驶安全性、合法性、轻便性、驾驶员自身滞后特性及汽车动力学系统强非线性特性的考虑,可以有效地模拟驾驶员控制汽车速度的行为特性,为人-车-路闭环系统中速度控制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9.
张斌 《汽车科技》2004,(6):9-12
提出一种由加速度积分求气门升程表,采用数值法反算并验证凸轮型线的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设计运算,以顶置凸轮为例介绍该方法。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视觉干预下实验车辆的转向盘转角,以及纵、横向加速度连续观测分析,提出了转向盘转角变化率指标,用于评价视觉干预标线对驾驶行为的干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视觉干预标线能够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使其调整车辆的运行状态,改变行驶轨迹,设置适宜宽度的视觉干预标线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