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50篇
公路运输   530篇
综合类   280篇
水路运输   474篇
铁路运输   56篇
综合运输   1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01.
新型含氧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丙二醇单丙醚(PGPE)/乙二醇二甲醚(EGDE)混合物用作柴油机含氧燃料的研究,对比了柴油机燃用柴油、PGPE/EGDE体积分数分别为15%和25%的混合燃料时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表明PGPE/EGDE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与0号柴油相比,滞燃期、燃烧持续期和热效率等差异较小,最高燃烧压力小幅下降;显著降低柴油机中高负荷时的碳烟和CO排放,降幅分别可达73.9%和37.5%,NOx排放无显著变化,但HC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302.
车用乙醇燃料对发动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M111发动机台架上,采用GB/T 19230.6—2003规定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油品对发动机进气阀、燃烧室等部位沉积物的影响,同时用五组分分析仪随车检测发动机NOx,CO和HC的排放浓度。结果显示,乙醇汽油虽能有效降低CO的排放,但是NOx排放较高,HC排放略微增加,进气阀积炭较为严重。应加入有效的汽油清净剂改善排放。  相似文献   
303.
通过研究混合动力工程开发样车(Mule)与传统车在NEDC循环工况下的排放,发现Mule车相比较传统车排放不降反升,说明如果混合动力汽车没有经过相关标定优化,其控制策略会对整车排放产生消极影响。改进后的产品样车(OTS)在排放方面远远好于Mule车,除了NOx排放稍稍高于传统车外,HC和CO排放均低于传统车。  相似文献   
304.
为了减少汽车排放,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20世纪后期以来国内外对燃油成分、性能影响排放的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美国AQIRP、欧洲EPEFE、日本JCAP和国内相关研究项目进行了总结,提出在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的炼油结构、燃油水平和当代及未来汽车先进技术进行燃油指标对排放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05.
根据乙醇燃料的理化特性对电控喷射点燃式汽油发动机进行了改进,研究了进气温度和点火正时对乙醇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需采用进气预热解决乙醇发动机冷起动;乙醇发动机的动力性与汽油机基本相当,比能耗比汽油机低5%以上,CO和HC排放改善30%以上。  相似文献   
306.
基于喷射正时的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集成电控单体泵柴油机,讨论了喷射正时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喷射正时对滞燃期和速燃期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放热规律、缸内压力和燃烧温度,进而对NOx和PM排放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中大负荷下,随着喷射正时的滞后,放热率曲线相对于上止点的相位滞后,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下降,NOx排放下降,PM排放升高。在中小负荷下,随着喷射正时的进一步滞后,NOx和PM的排放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307.
分析了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原理,通过试验研究了起动过程中不同冷却水温度下混合动力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修正对HC排放、催化剂起燃特性以及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基于催化剂起燃特性的点火提前角修正值进行了重新标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控制和整车控制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8.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inspect the internal pressure within the vacuum switchgear by no means of magnet-exciting coil, micro-discharge threshold voltage Ud and field emission threshold voltage Ue, all of which are availabl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l pressure is a function of the ratio of the micro-discharge threshold voltage to the field emission threshold voltage i.e., Ud/Ue. By this method, the internal pressure in the range of 100-10-4 Pa within vacuum chambers can be inspected without magnet-exciting coil which is required in conventional magnetron discharge method.  相似文献   
309.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customer preferences and opinions about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s. Nowadays the studies of green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green transport, are interesting for policy makers, vehicle producers, customers and energy suppliers. Many stakeholders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are investing a lot of effort to identify consumer behaviour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in development of their green products and strategies. This study is a modification of previously conducted research on customer behaviour on the same topic in Scotland. The survey includes almost 700 participants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consumer behaviour related to purchase of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 Therefore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different factors, combining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vehicle design. Result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most relevant factor for purchasing low emission vehicle is total vehicle price, and that the segment of potential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s buyers is much larger than we initially anticipated. Such vehicles are, surprisingly, also more attractive for the older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相似文献   
310.
在政府主导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热潮中,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受整车带动,技术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市场规模得以扩大,产业化取得一定进展。文章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方面、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以及整车的性能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着手解决7大问题。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