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306篇
综合类   335篇
水路运输   73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矿料级配对GTM和马歇尔法成型的AC-16型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其矿料级配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成型方法不同,级配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大小排序并不一致,传统马歇尔击实可能会改变矿料级配的结构,而GTM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其矿料级配参数的回归关系式可作为优化级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在丁酸甲酯化学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添加了详细的NOx生成机理,得到包含214种物质和1 241个基元反应方程式的生物柴油机理.运用均质零维反应器模型,计算了燃烧过程中各基元反应的ROP(Rate of production,ROP)系数,确定了影响各中间产物生成的主要基元反应方程式.通过ROP分析,阐明了生物柴油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在Pen 60/80基质沥青中加入不同含量的Sasobit,应用常规的沥青性能试验(针入度试验、粘度试验、组分试验等)测试Sasobit改性沥青分别在15℃,25℃,30℃的针入度和软化点,以及60℃,120℃,135℃的粘度和组分等性能指标;通过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和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模拟沥青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评价Sasobit改性沥青的耐久性。同时,利用凝胶色谱仪(GPC)和红外光谱仪(IR)测试Sasobit改性沥青的分子量分布、官能团变化等微观性能,分析Sasobit对沥青宏观性能、官能团以及分子量等微观性能的影响,定性地建立Sasobit改性沥青微观性能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分析Sasobit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沥青中加入Sasobit后,Sasobit与沥青中的—OH和C—H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导致沥青中出现了新的芳香族C—O键,并使得Sasobit的长链烷基与沥青中的沥青蜡发生了共晶,因而改变了沥青的晶体结构、组分比例以及胶体结构,使沥青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变,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这一点与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Sasobi...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工业CT的混凝土集料二维及三维轮廓表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CT获取沥青混凝土试件内部结构断层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将图像内颗粒的二维轮廓提取出来,采用傅里叶描述子表征颗粒轮廓,结合等效直径概念确定了合理的采样间隔角度,对傅里叶变换阶数n的取值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用图形及决定系数R2来描述拟合优劣程度,分析了可能失效的情形。采用球面调和变换对颗粒的三维表面轮廓进行表征,分别对球面调和变换阶数n′及采样点的不同取值效果利用三维可视化进行了比较,探索了其R2随阶数n′及采样点大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阶数n′取25~30比较合适;球面调和变换可以更准确地表征集料颗粒的三维轮廓及局部细观特征,并且颗粒的三维轮廓用此方式表征有利于计算机建模的需要,有利于混凝土虚拟试验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过程,从优化矿料级配、改善矿质集料的路用性能、合理选用配合比设计指标、选用稠度较低的沥青、对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进行改性等方面总结了提高高温稳定性(车辙动稳定度)的方法,结合试验实践指出了设计过程中提高高温稳定性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rcetin, QU)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以右眼为实验眼.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术后予眼膏基质,QU治疗组分别予2.5、5、10、20g/kg QU眼膏.术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记录角膜混浊程度.于术后第4、7、14、21、28天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的排列和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受体(TGF-βRⅠ)的表达.结果 术后QU治疗组的角膜组织病理改变及角膜混浊程度较对照组轻,10g/kg QU和20g/kg QU组抑制角膜瘢痕形成作用强于2.5g/kg QU和5g/kg QU组,且10g/kg QU和20g/kg QU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和Masson染色均显示QU治疗组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的密度较对照组低.碱烧伤后第7天TGF-β_1和TGF-βRⅠ的表达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接近正常水平;10g/kg QU和20g/kg QU 组抑制TGF-β1和TGF-βRⅠ的表达作用强于2.5g/kg QU和5g/kg QU组,且10g/kg QU和20g/kg QU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QU眼膏具有一定程度减轻瘢痕化的作用,尤以10g/kg浓度最佳.QU可能通过抑制TGF-β_1和TGF-βRⅠ的表达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孙杰  张肖宁 《路基工程》2010,(3):239-240
结合安徽省阜合高速公路实例,在对SMA沥青混合料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马歇尔体积指标设计方法,介绍了SMA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8.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技术指标存在的问题,开展细集料砂当量、亚甲蓝技术指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规格细集料的砂当量的指标差异性、亚甲蓝的指标差异性和砂当量、亚甲蓝指标的相关性,并在大量细集料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和评价原则。试验数据表明亚甲蓝或砂当量试验在检验细集料时有可能将合格的细集料判断为不合格,因此有必要将两个指标结合使用;不同规格的砂当量和亚甲蓝试验结果是有差异的,技术指标与细集料的规格必须一致;目前施工技术规范中细集料的亚甲蓝技术指标偏低,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09.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矿料级配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着密切联系,目前用于检测这2项指标的试验仪器种类较多,选取其中3种具有代表性的仪器,即国产普通离心抽提仪、德国20-1100型沥青混合料分析器及美国MODEL4731型沥青混合料燃烧仪,介绍其各自的工作原理,并分别用其对室内拌和混合料进行沥青抽提试验。3种仪器试验结果误差对比分析表明,德国20-1100型沥青混合料分析器精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0.
该文阐述了利用由旧路面水泥混凝土块破碎而成的再生骨料,进行再生修补型路用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着重介绍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干缩变形以及抗冻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所配制的再生早强型和再生快修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可用于重交通等级路面的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