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419篇 |
免费 | 271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211篇 |
综合类 | 14018篇 |
水路运输 | 9414篇 |
铁路运输 | 8378篇 |
综合运输 | 21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360篇 |
2022年 | 830篇 |
2021年 | 1385篇 |
2020年 | 1533篇 |
2019年 | 939篇 |
2018年 | 773篇 |
2017年 | 971篇 |
2016年 | 976篇 |
2015年 | 1434篇 |
2014年 | 3225篇 |
2013年 | 2466篇 |
2012年 | 3765篇 |
2011年 | 3867篇 |
2010年 | 3075篇 |
2009年 | 2849篇 |
2008年 | 3054篇 |
2007年 | 3895篇 |
2006年 | 3494篇 |
2005年 | 2088篇 |
2004年 | 1326篇 |
2003年 | 861篇 |
2002年 | 611篇 |
2001年 | 532篇 |
2000年 | 323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概述ZP 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的特点,并基于现场一次典型的道砟电阻降低情况为例,分析造成现场道砟电阻降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2.
提出一种将秩亏自由网平差和三参数坐标转换相结合的平面控制网平差方法,其特点是在平差过程中控制网整体网形不因上级控制点点位的改变而变化。首先介绍秩亏自由网平差及其精度评定的原理,推导进行控制网三参数坐标转换及对置平后的控制网进行精度评定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对传统边角控制网而言,置平平差较约束平差具有更强的抗原始数据误差的能力,是一种工程平面控制网平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3.
IMS(IP多媒体子系统)能够实现对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控制,是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为此,介绍基于IMS架构的多媒体调度指挥系统的组成、结构、通信协议、系统功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44.
结合南疆吐库二线站改过渡工程,总结了几种既有线车站插铺道岔纳入既有联锁过渡工程的设计原则,电路处理方法等。对如何规范站改过渡信号工程设计,确保既有线联锁车站安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列车在行进中及进站和出站时伴随着滚动噪声和制动啸叫噪声等,使得车内和站内噪声加剧,对乘客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对大连地铁2号线噪声进行调查与测试分析,找到了引起噪声过高的主要因素,得出车内噪声符合标准,但站台噪声超过标准要求。针对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提出了对应的减振降噪措施,为地铁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温度变化时接触轨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温度应力,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安全。结合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钢铝复合接触轨,基于有限单元法,采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模,并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对接触轨模型的温度应力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考虑了卡爪、尼龙垫块及支座等构件的束缚影响,采用边界条件控制环境的温度变化,得到了接触轨内部温度应力场云图,并分析了此温度应力对绝缘支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接触轨系统中各构件的设计、优化、安装及检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48.
基于因子分析与AHP的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舒适度研究偏重于列车运行物理指标层面的现状,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与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综合满足旅客乘坐需求、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的高速列车广义舒适度的概念。在对北京至四方的铁路线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745位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利用AHP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得出舒适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提出改进建议:1.细化列车振动、噪声与照明舒适度评价指标;2.优化座椅休息、就餐、娱乐等功能设计;3.进一步调控车厢温度、湿度与空气质量。该模型的建立为我国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50.
野三关隧道DK 124+602突水相关水文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野三关隧道出口突发性大涌水,造成灾害。研究与分析施工资料、既有水文地质资料及现场观测资料,探究其原因,总结其规律,有效地确定其设计、施工整治方案,规避施工风险。研究结论:志留系碎屑岩组成的山地分水岭与栖霞组、茅口组灰岩组成的山地斜坡之间的地貌交界处和岩性界面处是汇水富集的地方;P1q+m富水地层中发育3#暗河,存在3个不同类型的充水层,它们都与3#暗河有不同程度的联系,隧道突水将暗河导入隧道;改道后的暗河继承、保留了原3#暗河的管道流特征、径流流量动态变化特征、降雨-流量关系特征等;暗河改道将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大流量水流突出的泥石和随带的泥沙对施工和营运养护将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