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55篇 |
免费 | 277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766篇 |
综合类 | 10567篇 |
水路运输 | 7071篇 |
铁路运输 | 7150篇 |
综合运输 | 13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93篇 |
2024年 | 765篇 |
2023年 | 586篇 |
2022年 | 804篇 |
2021年 | 1182篇 |
2020年 | 1321篇 |
2019年 | 820篇 |
2018年 | 713篇 |
2017年 | 806篇 |
2016年 | 807篇 |
2015年 | 1098篇 |
2014年 | 2285篇 |
2013年 | 1806篇 |
2012年 | 2774篇 |
2011年 | 2792篇 |
2010年 | 2150篇 |
2009年 | 2074篇 |
2008年 | 2238篇 |
2007年 | 2776篇 |
2006年 | 2517篇 |
2005年 | 1502篇 |
2004年 | 976篇 |
2003年 | 646篇 |
2002年 | 459篇 |
2001年 | 405篇 |
2000年 | 247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目前岸桥上应用较多的 CAVOTEC 吊具电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保证了吊具电缆与 主起升机构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2.
神经网络在通信干扰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记忆等仿生特点,可以通过对已知问题及结论进行学习,并把结果为知识记忆下来,得到内在的因果映射关系,遇到类似问题时,直接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处理,得出结论。针对通信干扰效果评估中不易得到因果关系的显式解析表达式,研究了把以前测试通信干扰效果的数据作为知识,通过BP型神经网络进行学习,拟合出干扰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避开求解析表达式,从而建立干扰效果评估模型,对干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3.
24.
通过大连华能电厂的循环水取水口工程实例,对不同的大型带孔沉箱结构进行了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以期推广受力性能较好、施工方便可行、经济效益较好的新型沉箱结构。 相似文献
25.
增压器喘振现象是船舶的常见故障,导致增压器喘振的原因很复杂。由于船-机-桨的不匹配而导致增压器喘振可以采用螺旋桨削边技术使船-机-桨重新匹配,从而解决增压器喘振现象。 相似文献
26.
李艳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4,(4):52-53
详细介绍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中 3 0 0m小半径曲线轨道几何尺寸的调试 ,为城市整体道床轨道中小半径曲线的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7.
30 0km/h高速转向架是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为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研制的一种新型转向架 ,该转向架电机采用半体悬安装方式。文章阐述了该转向架的结构设计理念以及主要部件仿真计算分析和试验研究情况总结 ,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8.
将风、车、桥三者作为一个交互作用、协调工作的耦合振动系统,较全面地考虑风桥间的流固耦合作用、车桥间的固体接触耦合作用、风对车的空间脉动作用及整个系统的时变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自由振动信号,提出一种颤振导数识别的新方法———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WELS),以识别桥道断面的颤振导数。为考虑斜拉桥桥塔风效应,根据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形式特点,结合脉动风的相关特性,提出一种简化的大跨度斜拉桥三维脉动风场模拟方法。该方法将实际面状的三维相关脉动风速场简化为多个沿桥塔及主梁线状分布的独立一维脉动风速场,从而大… 相似文献
29.
天津地铁客流发展规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初步形成后,线网客流出现了急剧性增长特征。详细介绍了天津地铁线网客流成长过程、发展规律和客流特征,包括客流构成、客流时间和空间特征等,以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过程中的运营管理及客流预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陈培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2):114-116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扣件中60Si2Mn弹条在现场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现象的理论定性和有限元定量分析研究,确定了影响弹条断裂的原因。通过研究60Si2Mn弹条在钢轨扣件中的受力情况可知,其最大等效应力集中点与弹条现场使用实际破坏点相吻合,这是弹条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弹条长期处于强度极限条件下工作,最终发生疲劳破坏,为弹条断裂的根本原因。经过现场对比试验,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和60Si2Mn弹条在设计和维修养护过程中应把控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