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Recent studie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ransit service are generating a good amount of renewed interest in an old idea, the passenger's perspective; this new interest stems from recognizing that transit service quality should be characterised, measured, and managed by parameters capturing both passenger and transit operator perspectives. However, although the selected parameters are user‐oriented in their input, the output may not be as user‐oriented as considered, and the number or the percentage of passengers is often neglected. As a result, the findings are often misleading because the perspectives of transit operators dominate. Therefore,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must rethink their strategies of quality analysi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by stressing more on the role of passengers. These challenges ar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with a practical, simple, and holistic framework, for Transit Quality (TRANSQUAL).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for the involvement of all stakeholders in the characterisation,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ages of quality monitoring, which is jointly analyzed at different planning level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stage, the framework supports the selection of parameters to be monitored. The measurement stage sets and measures four quality areas in terms of percentage of passengers who expect a predefined level of service, for whom the service is designed, who receive the planned service, and who perceive the service as delivered. The management stage compu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percentages, points out criticalities, and recommends corrective actions. These stages are investigated in‐depth, integrated, and discussed in a real‐life case study.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2.
曲轴角振动信号是内燃机故障诊断的有效依据。针对传统小波变换存在数据窗长、实时性差的局限性,构造出一类用递推公式进行小波变换的小波基。基于该类小波基的小波变换不受分析窗的制约,能够实时地提取暂态特征。同时提出此类小波时频特性的优化方法,对内燃机曲轴角振动信号进行递归小波分解,并提取特征。针对传统ART2网络只利用模式的相位信息而丢失幅度信息和网络性能依赖于样本顺序等不足,在网络权值更新时引入平均滤波和关联函数,以便提高网络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同时降低其对样本输入顺序的敏感性。最后,将改进型ART2网络应用于内燃机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递归小波能反映内燃机状态信号的特征;改进型ART2网络训练耗时小于传统ART2网络的3%,识别率为100%。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苏雪林前后两部自传性作品《棘心》、《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为审视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的方法和视角,探究苏雪林百年人生的生平史实和心路历程,探寻成就其丰厚学术成就的内在动力.认为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在男权主流话语下,在历史文化的夹缝中,她曾经深刻地体验了自我受到压抑、主体性丧失过程中的痛楚和困境,也同样深刻地体验了如何在充满矛盾和困境的现实中超越自我、重获女性主体价值的回归.期冀对现代知识女性人生价值的思考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34.
考虑舰船甲板弹性变形时的传递对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递对准时,帆船甲板的弹性变形会对装在甲板上的子惯导系统的对准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弹性变形进行建模,估计出弹性变形角并加以补偿来提高对准精度。首先对舰船甲板的弹性变形进行建模,并采用“速度+角速率”匹配的对准方法进行卡尔曼滤波仿真,对安装误差角和弹性变形角进行了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估计子惯导的安装误差角和弹性变形角时的精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35.
三维可视化表示是测绘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数字专题(诸如数字城市、数字铁路、铁路地理信息系统-RGIS)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青藏铁路的三维景观图制作,简要论述了连续三维景观图的制作以及结合工程进行多媒体表示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6.
徐琳  严仁军 《船舶力学》2007,11(6):895-903
基于一系列有限元数值实验,提出了角焊缝剪切固有应变分量的抛物面分布模型,并总结出模型表达式中各待定参数以及整体修正系数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角焊缝角变形的线弹性简化方法,即剪切固有应变法.对T形接头和加筋板的角焊焊接实验证实了该方法对角焊缝角变形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37.
为完善透水慢行系统结构生态效果评价体系,通过渗透系数试验、现场渗透试验、吸声系数试验及路面温度调查,研究透水慢行系统的排水效果、降噪效果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相应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透水慢行系统生态效果明显,沥青混合料的渗透系数随空隙率和连续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大;无砂混凝土与级配碎石叠合基层的渗透速率最快,级配碎石基层次之,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叠合基层最慢;沥青混凝土吸声系数峰值与均值总体随空隙率增大而提高,相同连续空隙率下,小粒径吸声优于大粒径,相同空隙率下小粒径性能反而下降,透水性混凝土的吸声系数随空隙率增大而增大;透水路面路袁与中面层温度差值远远大于其他几种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一种提高雷达角度分辨率的方法。为分辨同一波束内多个目标,通过同时接收多波束覆盖发射波束,再对接收回波进行去卷积滤波,实现了单脉冲角度超分辨。还分析了角度分辨能力与信噪比的关系,仿真表明,角度分辨力的提高与信噪比紧密相关,在信噪比为20dB时,角度分辨力提高系数为3。  相似文献   
39.
发动机在一定稳定工况下运转,瞬时转速会呈现一定的波动现象。本文介绍一种以发动机瞬时角速度的实时检测为基础,在一个工作循环内按着火顺序将做功冲程中瞬时角速度波动作为评价依据的判定发动机工作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角接触球轴承极限推力载荷经典力学的计算方法;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角接触球轴承的极限推力载荷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接触状态,研究在不同的内、外圈沟曲率系数情况下,极限推力载荷的变化情况,并确定角接触球轴承的极限推力载荷,避免轴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边缘应力集中,为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