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2篇
  免费   278篇
公路运输   1572篇
综合类   1416篇
水路运输   1060篇
铁路运输   870篇
综合运输   18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通过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分别对其开裂荷载、破坏荷载、控制截面应力、裂缝与变形进行了测试,对比了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差异。从试验结果来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应变实测数据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跨中截面体内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体内应变变化规律吻合较好。跨中截面钢筋应变与混凝土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测值相对较大。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际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大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6%、10%,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4%、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实测值较普通混凝土梁相对较小,表明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力。  相似文献   
872.
轩勇  刘军勇 《路基工程》2013,(3):97-101
结合实体公路工程,通过现场试验段土压力监测,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值;结合破坏模式,对其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粒料桩复合地基按照土体先破坏计算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值,接近现场载荷试验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通过桩墩间土压力进行计算确定;不论是强夯置换砾石墩还是振动砾石桩,其破坏形式是桩(墩)间土先破坏引起的整个复合地基的破坏。  相似文献   
873.
孔令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228-231,237,7
环形交叉口经常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该文详细探讨了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优化方法、改善策略。根据环形交叉口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确定了信号灯的相位配置及主要交通参数。结果表明,其对环岛交叉口改善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874.
为了适应飞行器的快速反应要求,根据飞行器载体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三轴正交放置的线圈,通过计算机控制三轴线圈驱动电流生成飞行器的外部静态地磁环境,给出了飞行器载体磁干扰补偿模型剩磁和感磁系数精确求解的方法,并通过仿真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75.
依照厦门市疏港路下穿仙岳路通道工程地质勘测资料,根据公路规范、建筑规范和福建省当地规范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单排围护桩的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对各规范计算值进行分析比较。同时结合大型有限元软件 ANSYS建立桩基础三维弹塑性模型分析桩土共同工作机理,将规范计算值以面荷载的形式在模型中施加于桩顶,对此荷载下的桩体位移和桩底反力进行计算分析,同时对门机轴向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位移实测值和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规范计算值范围内,桩体未发生破坏。结果表明各个规范公式在计算桩基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时对岩土参数取值各异,采用的计算模式存在差异,因此规范计算值差别较大,ANSYS模型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可为该地区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6.
高建国 《交通标准化》2013,(23):129-131
基于交通流理论,结合ETC车道行进车辆最小安全间距的计算结果,提出由限制车速及车辆最小安全距离求解ETC车道最大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利用Paramics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了ETC车道通行能力模拟,通过计算及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77.
海流是一种重要的海洋水文学要素,由于海洋环境恶劣复杂,海流监测仪器有时会由于不可预知的原因而发生故障,从而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宝贵的海流数据的缺损。文中将小波神经网络和多种神经网络模型运用于短时海流数据的预测,并与实际海流数据进行比较,以达到缺失数据智能补漏的目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的神经网络模型,小波神经网络在数据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可达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8.
研究一种焊接与销接混合连接而成的新型脚手架.借鉴了双排扣件式以及门式脚手架的计算方法,运用轴心受压构件屈曲理论对该混接式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一个双排六步三跨混接式脚手架有限元模型,通过特征值屈曲分析其4种失稳形式及其极限承载力;然后研究了立杆纵距、步距与连墙件位置等参数对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将结果与同尺寸的扣件式脚手架进行对比,得出该类型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优于扣件式脚手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79.
在快速路基本路段交通中断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中断概率分布基础上定义的通行能力估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应用“乘积限”方法估计快速路路段通行能力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通行能力分布的估计方法和步骤,给出了通行能力分布的估计步骤以及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应用仿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80.
王广聚  李文丹 《水道港口》2013,34(3):219-224
文章研究了台山核电厂重要厂用水系统纳潮取水工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自然条件和岸滩演变。分别建立了工程海区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夏季和冬季全潮水文进行了验证。在经验证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研究了重要厂用水系统纳潮取水工程实施后的潮流变化及泥沙回淤情况。结果表明,重要厂用水系统纳潮取水工程实施后,流场变化仅局限于安全取水工程附近小范围海域,进水前池附近水域泥沙年冲淤和骤淤都不大。因此,从潮流、泥沙角度考虑,重要厂用水系统纳潮取水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