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87篇
综合类   243篇
水路运输   45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旅客列车的开行方案必须体现以旅客为本,服务旅客、方便旅客的原则,而旅客出行的方便与否,主要体现在旅客列车出发与到达时刻是否合理.因此,本文首先定义了旅客列车合理始发、合理到达时间范围的概念,并研究该范围内不同时段旅客出行的方便度,绘制方便度曲线.然后建立了以最大程度方便旅客出行为目标的指派模型,实现了求解该模型的蚁群算法.最后以成都站为实例,对各始发列车的发车时间域进行优化.通过验证,本文模型和算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城市中心区拥堵不断加剧的现状,同时也考虑到未来城市人口增长、用地调整,以及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本文依托西南某中心城市缓解拥堵重点项目,合理规划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决策定量化是未来城市交通规划的决策趋势,而交通模型是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段.在居民出行等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构架进行交通需求模型的建模.在方式划分阶段,根据家庭是否有车分别采用NL和MNL模型,并在交通分配时定制符合本地城市特点的路阻函数.最后,通过模型测试评价不同规划策略和方案的交通运输效果.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时段内,不同区位的旅客会根据不同的接驳方式及城际列车班次进行城际出 行.只根据城际间的出行成本无法准确地刻画旅客的出行.在已知不同时段内城市间各分区 OD客流、城际列车时刻表和铁路枢纽布局的前提下,构建城市内接驳交通网络;利用多项 Logit 模型,建立各个交通分区到铁路车站的接驳子模型;进而利用列车时刻表得到城际出行 成本,并考虑列车拥挤造成的成本增加,根据总成本最小原则及接驳子模型,构建分时段的铁 路枢纽客流分配模型.通过改进的MSA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各时段内各交通分区到铁路车站、 以及铁路车站之间的客流量.最后通过算例,对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现有双周期干道绿波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首先推导了适于双周期 协调控制的等式约束条件,其次详细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缺陷,再次以双向权重绿波 带宽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适于双周期协调控制的绿波协调控制模型;最后以义乌市 望道路为例,利用VISSIM 仿真平台对比本文模型与改进MULTIBAND模型生成的协调控制 方案之间的优劣.仿真结果对比表明,相比于改进MULTIBAND模型,本文模型生成的协调控 制方案在高、中、低交通需求下均能够有效减少平均延误时间与停车次数,从而验证了本文所 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5.
针对目前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难以处理网络流量演化的问题,给出了基于交通流 反λ 基本图的流量分配新模型.通过不断求解新模型更新路段交通状态,明确了利用静态交通 流分配模型分析网络交通流演变的具体方法.假设网络路段均处于自由流状态,通过求解得到 平衡路段流量,判断是否达到临界流量.将路段流量达到临界流量的路段设定为拥挤状态,重 新求解平衡流量,判断是否仍存在达到临界流量的路段.依据上述思路,直到新的模型无解或 无新的路段达到临界流量.本文通过定义网络不同级别的拥挤瓶颈,完成对网络流量演化的分 析描述.算例验证了新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新理论提供了分析网络交通状态演变的新思路, 拓展了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征和乘客长距离出行时效需求,并考虑乘客的换乘行为,提出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上层模型以乘客出行时间和列车周转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快慢车开行比例、线路通过能力等主要约束,构建多交路条件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下层模型通过设计换乘网络刻画乘客换乘行为,构建快慢车方案下的客流分配模型.设计粒子群算法求解所建双层规划模型,以广州地铁14号线为案例,验证本文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快速发展,其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出行和城市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以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混合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动态分配的交通流诱导优化模型.首先,基于总体费用函数的路径选择概率对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交通流进行动态交通分配.然后,根据分配结果确定拥堵路段,据此给出不同交通诱导措施,再应用所建模型选择最佳方案.最后,采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天津市滨江道商业区的混合交通流进行动态仿真,并针对不同的交通诱导措施,应用所建模型对诱导方案进行仿真和评价,确定最优方案,从而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08.
10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simulation modeling framework (DYNASMART-P) to support the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of Bus Rapid Transit (BRT) services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The model represent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BRT operations such as: exclusive right-of-way lanes, limited-stop service, signal prioritization at congested intersections, and enhanced bus stops to reduce passenger boarding times. A set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s conducted using the mode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introducing a hypothetical BRT service in the Knoxville area in the State of Tennessee. In these experiments, the different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RT a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potential impact on transit ridership and on the interacting auto traffic.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BRT for increasing transit ridership and improving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交通规划软件常用的BPR公交流量延误函数在饱和度接近或大于1时,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急剧增大的不足,提出一种锥形流量延误函数,并分析了其对公交行程时间的影响,进而通过等式关系实现模型在交通仿真软件EMME/3中的实用化.相关的案例分析显示,在公交行程时间拟合方面,锥形流量延误模型较传统的BPR曲线模型误差均值降低5.57%,误差的波动降低50.6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