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3篇 |
免费 | 35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80篇 |
综合类 | 878篇 |
水路运输 | 297篇 |
铁路运输 | 359篇 |
综合运输 | 2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91.
592.
紧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评价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乘客行为特征为基础要素的动态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智能体(agent)理论的枢纽乘客行为模型与枢纽环境抽象模型;并进一步结合评价目标,构建了基于动态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动态评价方法,为枢纽评价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手段,对既有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方法加以补充完善.通过实例分析,对动态评价方法进行了实施验证. 相似文献
593.
为了增强出行前停车信息查询功能和提高停车诱导效果, 提出一种服务于驾驶员出行前对目的地首选以及备选停车场进行车辆停放选择的优化模型, 建立了以驾驶员使用最便利, 可达性最强, 出行停放成本最低为目标的车辆停放选择模型, 利用启发式算法计算了模型的备选解集。经实例验证, 该模型可以得到多个满足约束条件的合理性停车方案, 从而为驾驶员在出行前选择停车场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94.
研究了混凝土的徐变和混凝土的非线性性质,研究损伤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界限锈蚀量,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筋锈胀效应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表明:保护层厚度与钢筋直径的比、混凝土的强度是影响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时钢筋锈蚀深度(界限锈蚀深度)的重要因素.比值越大,界限锈蚀深度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大,界限锈蚀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595.
金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3):97-99
重点探讨校园交通稳静化问题,对3所大学校园内教职工及学生组共计371人进行了校园交通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机动车在校园内路边停车及行驶态度无差异(P>0.05),反对意见较明显;对是否限制机动车校园路边停放及行驶的稳静化措施两组亦无差异(P>0.05),显示支持倾向。 相似文献
596.
SUE�����м��ֳ���·��ѡ��ģ�͵ıȽ��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SUE问题中几种常用的路线选择模型进行了分类研究,重点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理论基础并比较了其差异,且通过多个算例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表现效果.结果表明,同一网络中各个模型的表现效果不一定相同,不同网络中同一模型的表现效果也有所差异.这一研究对交通配流中的路线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明现有研究中常出现的通过单个选择模型或单个网络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可靠,应该根据模型和网络的特点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597.
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解决近年来在西南山区铁路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存在的易滑塌失稳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在前人研究的摹础上,较全面地回顾、评述了当前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研究现状,包括斜坡软弱地基的定义、斜坡软弱地基的应力与变形特点、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斜坡软弱地基的试验分析及工程实践等,并就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破坏模式、对上承结构的影响及合理失稳判据及工程措施的选择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研究结论: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仍然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值得道路工程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8.
在比较国内外现有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方法的基拙上,通过对我国312国道某路段事故交通状况和事故统计资料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此路段的事故多发位置的鉴别方法—累计频率法,并在实际应用中从综合考虑各种交通安全评价因素的角度出发,基于当量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应用实例中,详细论述了改进后的应用原理和步骤,对比分析了前后两种不同的鉴别结果.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改进后鉴别出的事故多发位置更为准确,而且考虑了事故多发位置道路改造的经济性,在我国项目级事故多发位呈的鉴别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9.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的、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交换数据达到识别目的,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应用,但在我国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射频识别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工作效率,并与条码、磁卡做了相应的比较,然后分析了在自动收费、自动车号识别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射频识别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