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7篇
  免费   142篇
公路运输   670篇
综合类   810篇
水路运输   269篇
铁路运输   227篇
综合运输   2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762.
桩基承载性能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目前关于超长钻孔桩的承载性能试验研究主要为荷载试验,反映的是桩基施工完成后某一时刻的承载性状,而对于桩基承载性能的长期连续监测较少研究。依托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南接线段高架桥施工,开展了桥梁施工全过程超长钻孔桩承载性能的现场监测研究,介绍了监测内容、监测方式、传感器布设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桥梁施工全过程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情况,可为运营期钻孔桩长期承载性能的现场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3.
我国实行"双证书"制度,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许多学校面向校内学生开展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应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与专业教学有效统一,研究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视阈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原则与思路,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64.
基于模态频率的损伤识别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温度往往会掩盖桥梁损伤造成的模态参数变化.通过建立简支梁有限元模型,改变混凝土弹性模量进行模态分析,得出了温度和损伤作用下的简支梁模态频率.结合BP神经网络,对温度影响下的简支梁桥损伤进行了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765.
支挡结构在山区铁路、公路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受地质、水文、技术、材料等因素及勘察、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的影响,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如何精准识别、评估、防控支挡结构的安全风险是道路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本文基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支挡结构安全风险识别、支挡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支挡结构安全性能提升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66.
马建勇 《交通标准化》2013,(16):137-139
采用专家调查法对G314线奥依塔克镇—布伦口段公路建设项目特大桥进行了工程风险评估,分析了潜在的风险事件和风险等级。在无现行规范可循的情况下,进行了初步设计阶段特大桥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67.
在大跨度桥梁悬臂施工监控中,悬臂端的实际弯曲刚度EI与设计弯曲刚度是有一定差别的,通过此方法对悬臂端的实际弯曲刚度EI的等效值进行识别,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预测,将预测值应用到后续块段理论变形的计算中,调整仿真模型计算使用的刚度参数,使模型的计算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768.
分析了中国6座大型铁路桥梁和26座大型公路桥梁中空心桥墩的设计情况,从墩高、壁厚比、薄壁宽厚比和剪跨比等方面对空心桥墩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评述.总结了新西兰、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对空心桥墩抗震问题开展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成果,指出了空心桥墩抗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分析结果表明:剪跨比大于10.0的高墩、壁厚比小于0.2或薄壁宽厚比大于10.0的薄壁墩在中国大型桥梁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对空心桥墩抗震问题开展的研究集中于剪跨比在8.0以下的中低墩,对壁厚比小于0.2或薄壁宽厚比大于5.0的薄壁墩开展的研究非常少;合理的空心桥墩抗剪强度及抗震变形能力分析模型仍未建立;分析水下空心桥墩抗开裂措施,控制空心桥墩残余位移,采用新型结构和新材料提高空心桥墩抗震能力,应用现代试验技术研究空心桥墩抗震问题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9.
在分析现行国内外公路隧道照明理论局限与不足的基础上,首先将交通量由小到大变化的曲线依次划分为0、a、b、c共掣个点,o点交通量为0,c点达到最大通行能力,a点和b点分别为交通自由流和拥挤流的临界点;其次分析分段交通行为、行车速度、安全距离与照明亮度需求的关系;最后提出考虑了交通流构成并满足停车视距的公路隧道照明亮度需求确定方法,其照明设计参数停车视距,融合了交通量、行车速度,安全距离,更符合行车实际情况,既保障了行车安全,又实现了照明节能。  相似文献   
770.
The first field experiment with intelligent speed adaptation (ISA) in Malaysia was held in December 2010 in the State of Penang. Eleven private cars were instrumented with an advisory system. The system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d a vocal warning message and a visual text message that is activated when the driver attempts to exceed the speed limit. When the driver decreases the speed, the warning stops; otherwise it is continuously repeated. The test drivers drove the vehicles for three months with the installed system, and the speed was continuously logged in all vehicles. The warning was however only activated in the second month of the three month perio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n advisory ISA on driving speed, traffic safety, and drivers' attitude, behavior, and acceptance of the system. To examine these effects, both the survey and the logged speed data were analyzed and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mean, maximum and 85th percentile speed due to the use of the system. However, there was no long-lasting effect on the speed when the system was deactivated. In the post-trial survey, drivers declared that the system helped them well in following the speed limits and that it assisted them in driving more comfortably. Furthermore, the warning method was more accepted compared to a supportive system, such as active accelerator pedal (AAP). After the trial, most drivers were willing to keep an ISA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