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7篇
  免费   142篇
公路运输   670篇
综合类   810篇
水路运输   269篇
铁路运输   227篇
综合运输   2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91.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在发生交通拥堵后会引起运营通行能力突变现象,为了更 加准确揭示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变化规律,引入非对称驾驶行为理论,改进Newell 跟 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应用分析.通过12 个仿真场景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 改进模型和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10)推荐模型的精确度,发现改进模型可以提高精 度;分析了因车道减少导致的交通拥堵,发现关闭不同车道和车道数对运营通行能力影 响结果不同,得出了相应的影响值;在一定交通量范围内,入口匝道和出口匝道交通量的 增加都会导致主线拥堵路段运营通行能力的降低,并给出了最大降低幅度.研究结果可为 缓解高速公路瓶颈路段交通拥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2.
基于北京地铁6 个换乘站客流高峰期乘客对上行方向步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选择行为调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乘客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并排序.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乘客的选择行为模型,并分析乘客选择行为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楼梯高度、扶梯前排队人数、乘客携带行李情况为影响乘客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刻画乘客的选择行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较吻合.此外,扶梯前排队人数少于25 人时,乘客选择楼梯的概率较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小;超过25 人后,乘客选择楼梯概率随排队人数的增加显著增加,且乘客负重、楼梯高度越小,影响越明显.不同负重乘客选择楼梯的概率随楼梯高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并随楼梯高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793.
随着教师住宅外迁、教职工拥有汽车的数量上升和高校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校园内的停车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为例,通过对进出校园的车流量、停车能力与车位分布、停车行为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揭示校园内停车行为的规律,包括各时段进出校园的车辆总数、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等,发现停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该研究对其他高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4.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residential sorting or self selection effects in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travel choices.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ttributes are often treated as exogenous variables in models of travel behavior. Such models ignore the potential self selection processes that may be at play wherein households and individuals choose to locate in areas or built environment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lifestyle and transportation preferences, attitudes, and values. In this paper, a simultaneous model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choice and commute mode choice that accounts for both observed and unobserved taste variation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residential self selection is estimated on a survey sample extracted from the 2000 San Francisco Bay Area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bserved and unobserved residential self selection effects do exist; however, even after accounting for these effects, it is found that built environment attributes can indeed significantly impact commute mode choice behavior.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findings for policy planning.
Paul A. WaddellEmail:
  相似文献   
795.
高速公路的环状路网结构给车辆驾驶员带来多条路径的选择问题,进而产生如何按照车辆行驶的实际路径收取通行费的问题。在联网收费环境下,高速公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合理拆分通行费。针对如何精确拆分环状路网中多义性路径的通行费问题,结合河南省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路径识别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车辆通行费的精确拆分,对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6.
基于位移连续的静力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采用挠度法对桥梁结构进行静力损伤识别时识别结果出现误判的可能性,从位移连续条件出发对桥梁结构建立损伤识别模型,通过使理论计算挠度值逼近实测值,同时使节点相对转角最小,提出位移连续静力损伤识别法,然后利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求解。以简支梁为例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挠度与相对转角2个位移连续性条件,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伤误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97.
基于一座实际的覆土波纹钢板拱桥,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三维空间受力分析模型,采用现行公路规范的方法计算了不同覆土施工阶段的土压力荷载,对该桥覆土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覆土回填过程中关键截面变形和内力的变化规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波纹钢板拱桥的各关键截面变形和内力随覆土回填过程发生较大变化,覆土初期拱两侧受到填土压力的挤压而下挠,同时拱顶处出现了反拱现象,且随覆土高度的增加拱顶处反拱逐渐增大,各截面的应力也均逐渐增大;覆土回填至拱顶之后,随覆土高度的增加拱顶处的反拱逐渐减小,同时拱顶拉应力也明显减小,整个拱圈趋于受压状态。因此,施工中应严格分层对称回填、压实,并应特别注意覆土回填至拱顶附近时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798.
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出行者出行空间和出行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基于非集计模型中Nested Logit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2005年国内某大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的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为2层的NL模型,第1层为空间选择层,第2层为方式选择层,以此将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连接起来。模型采用统计软件STATA 9进行标定,并通过统计指标进行验证,深入分析了影响出行者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最后,用同样的数据源建立了方式选择的MNL模型,通过对比联合模型和MNL模型的命中率和集计结果表明,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能够在较细的层面上预测出行者出行空间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情况,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99.
针对线性连续系统,利用hermite调制函数,通过对连续模型的数字调制积分得到直接以连续模型参数表示的离散等价辨识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一种噪声模型,来替代表示输入和输出端的噪声.当系统含有有色噪声,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辨识无法得到较准确的辨识参数时,采用引入噪声模型的方法得到的辨识参数估计值仍有较高的精度.仿真算例表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00.
地磁车辆检测器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交通流信息检测技术,而利用单节点检测数据完成车速估计是该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首先对地磁车辆检测技术予以简要介绍,然后基于对道路车辆车长分布规律的分析,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车流特征分区的车速估计算法. 该算法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各类车型组成情况,应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实现大型车与小型车的分类,基于城市道路小型车居多且车长分布集中的特点,仅利用小型车通过时间检测数据完成对平均车速的估计. 最后,选取实际路段开展试验,并基于Matlab平台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车流特征分区算法稳定性好,平均准确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