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3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ntroduction Block-bas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BDCT) is considered to be a basic tool in bothstill and moving image compression standards,such as JPEG, H.261/263, and MPEG, owing toits near-optimal energy compaction property andmoderate hardware complexity. However, sinceeach N×N block is coded independently, the re-constructed images would exhibit annoying discon-tinuities along block boundaries at low bit rate,which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blocking arti-facts”in the transfo…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荷的特点,总结了牵引负荷影响电力系统距离保护振荡闭锁装置产生误动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了牵引负荷中谐波对振荡闭锁装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闭锁原理及其实现的模拟系统方法和数字系统方法,同时在TRS—80微机上对后者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闭锁装置具有较好的滤波特性和抑制涌流能力,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对距离保护振荡闭锁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波动理论的分析、处理方法,分析了阻振质量对船体结构中振动波传递的阻抑特性,讨论了阻振质量偏心布置对其隔振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突破传统柔性隔振理论的局限,开展双层壳动力舱段阻振质量刚性隔振特性研究,从阻抗失配的角度出发,初步给出了具有高传递损失特性的舱壁及出海管道系统结构形式,为船舶结构声学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阻振质量增大了船体结构的阻抗失配程度,加剧了振动波在船体结构中的波型转换、散射和反射,显著降低了动力舱段中高频带的振动和声辐射。  相似文献   
14.
由于线路长、环境恶劣,10 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频繁发生,传统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的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故障查找费时费力。利用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测量故障距离的方法已在输电线路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将行波测距原理应用到自闭/贯通线路,分析了自闭/贯通线路在接地及短路故障时产生的行波及其传输特征,并针对其线路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利用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基于双端原理测量短路和接地等故障距离的模式,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行波信号获取等关键技术及故障初始相角、接地电阻、混合线路等对检测可靠性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的测距系统已在现场进行人工接地试验,并投入试运行,效果良好。该方法有望解决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铁运营速度的提高,乘客舒适度要求提高,目前国内传统地铁盾构隧道断面不再适合。通过对国内既有工程盾构隧道尺寸的调研,结合北京新机场线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速度对设备限界的影响、隧道阻塞比对盾构隧道断面尺寸的影响以及供电制式对盾构隧道断面尺寸的影响等分析,提出了制定盾构隧道断面限界的方式,并在相关工程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计算机联锁与区间自闭反向结合电路设计中各闭塞分区轨道电路的连续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面对局部暴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进行城市交通管控是阻断疫情传播、控制疫情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揭示不同交通管控措施对COVID-19传播的阻断效果,以不同阶段暴发疫情的荆州、孝感、荆门和石家庄4个行政市为研究区域,统计分析了市内道路封闭、客运交通停运和小区人口流动控制等3种典型交通管控措施实施前后的市域疫情传播趋势。基于经典的传染病动力学理论,考虑潜伏者传染性、人口迁徙、市内小区人口流动建立了市域COVID-19疫情传播SEIR优化模型,对比分析了4个行政市有/无交通管控措施以及不同交通管控措施对于疫情发展的阻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个行政市的日发病率均与14 d前的迁入指数紧密相关;3种交通管控措施对阻断疫情传播效果明显,使荆州、孝感、荆门、石家庄无交通管控措施时的感染者峰值人数分别下降61.29%、53.71%、66.16%、66.33%;3种管控措施的阻断效果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市内道路封闭措施的阻断效果最为明显,其不同实施节点可使市域潜伏者人数和感染者人数分别下降40.54%~70.88%和49.11%~64.34%。通过及时、全面地实施3种交通管控措施可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控制市域疫情发展。考虑潜伏期特性的改进SEIR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可为疫情流行期间城市交通管控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质量阻振机理,分析了阻振质量偏置安装及空心阻振质量结构对阻振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质量阻振与阻尼减振的支撑结构复合阻振技术。采用FE-SEA法,建立了支撑结构至圆柱壳体的振动传递及声辐射特性分析模型。对比了支撑结构底部阻振、四周阻振和双层阻振的阻振性能,分析了在支撑结构表面粘贴阻尼材料的减振降噪性能。结果表明,双层阻振比单层阻振、约束阻尼比自由阻尼的减振降噪效果更加明显,复合阻振技术比单独减振设计的减振频率更宽,减振效果更好。复合阻振技术对支撑结构的减振设计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西北半环快速路及周边区域交通的基本特点,针对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普遍存在的路口阻塞、区域拥堵、进出困难等突出问题,借助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交通工程、交通管理,结合天津市已建其他快速路的交通实际情况,深入地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中心区现有地域形态、路网结构、交通条件等因素约束以及尽可能减少工程拆迁与项目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以完善道路网络为基础、科学组织交通为核心的合理、优化、经济又适用的疏堵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美军几种常用的轮式和履带式装备铁路制式加固器材--轮挡、拉牵绳的种类、结构组成、使用方法以及在运输工具上采取的技术措施.为研究分析美军铁路运输加固器材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军铁路制式加固器材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