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3篇 |
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7篇 |
综合类 | 296篇 |
水路运输 | 433篇 |
铁路运输 | 132篇 |
综合运输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152.
奇摄动三阶非线性边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微分不等式技巧和Volterra型积分算子,研究了三阶非线性奇摄动边值问题εx^(3)=f(t,x,x′,w(ε)x^(3),ε),g(x′(0),x″(0)=0,x(1)=A,x′(1)=B的存在性及渐近估计。 相似文献
153.
金丽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1,22(3):21-24,31
利用微分不等式技巧和Volterra型积分算子,研究了一类三阶非线性奇摄动边值问题解的存在和渐近估计。 相似文献
154.
针对基于宏观基本图(MFD)的路网多子区协同控制未考虑各子区拥堵状态差异性及均衡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多子区状态可达一致为目标的子区边界状态反馈控制设计方法. 首先,基于路网 MFD模型建立路网多子区协同模型;进一步,基于部分变量稳定性理论,设计多子区状态可达一致的边界状态反馈控制律.在此基础上,考虑子区拥堵状态的差异性,设计了子区间的协同控制策略,快速缓解子区拥堵状态;同时,提出子区边界输入流的分配优化策略.最后,以潍坊市实际路网为背景建立仿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实现子区交通流分布的均衡性,快速缓解子区拥堵状态,较大幅度地提升路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5.
鉴于目前铁路站场广为采用的环形配电网络存在着安全隐患,本文结合运营实践情况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6.
研究了多传感器多目标的数据关联问题,提出了杂波环境下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的极大似然关联算法.算法中考虑了传感器对目标的漏检情况,在各个观测站传感器的观测数据不完备的情况下,建立了传感器测量与目标的可行关联分配模型,并综合采用了假点的后验概率比模型,提高了多传感器对同一目标测量的互补性和对弱信号目标的跟踪精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实现杂波环境下对弱目标的持续跟踪,并且在确保航迹关联性能和较好跟踪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算法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157.
针对运动目标跟踪算法不足之处,提出结合改进的均值平移与自适应预测的目标跟踪算法,基于Bhattacharyya系数值进行Kalman滤波器与粒子滤波器之间的切换.引入Kalman滤波器为Mean Shift算法估计初始点,在跟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模板更新,根据Kalman残差大小判定是否发生遮挡:部分遮挡情况下即结合Kalman滤波器实现对快速运动目标的实时跟踪;完全遮挡情况下结合均值平移和粒子滤波进行鲁棒跟踪.实验证明,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跟踪算法的效率,并且能很好地解决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158.
159.
为分析主动旋流管道除垢系统的清洗效果,建立了以高压高速空气为介质的内置螺旋凹槽管的环形流动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光滑管和内置螺旋凹槽管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网格无关性验证模型网格。模拟结果表明:内置螺旋凹槽管的环形流动呈复杂的三维螺旋流动,而光滑管则呈普通的直线流动。在相同的条件下,内置螺旋凹槽管的切向速度比较剧烈,而光滑管的切向速度几乎为零,内置螺旋凹槽管的径向速度也比光滑管的大。内置螺旋凹槽管的切向和轴向速度的增大,使边界层减弱,有利于增大管壁的冲刷力,从而增强清洗管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0.
Martin Eriksson Nikolaos P. Papanikolopoulo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2001,9(6):142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system that locates and tracks the eyes of a driver. The purpose of such a system is to perform detection of driver fatigue. By mounting a small camera inside the car, we can monitor the face of the driver and look for eye movement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driver is no longer in condition to drive. In such a case, a warning signal should be issued.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find and track the eyes. We also describe a method that can determine if the eyes are open or closed. The primary criterion for this system is that it must be highly non-intrusive. The system must also operate regardless of the texture and the color of the face. It must also be able to handle changing conditions such as changes in light, shadows, reflections, etc. Initial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very promising even when the driver moves his/her head in a way such that the camera does not have a frontal view of the driver’s fa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