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9篇
  免费   1482篇
公路运输   9437篇
综合类   7874篇
水路运输   3572篇
铁路运输   4931篇
综合运输   1017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526篇
  2021年   930篇
  2020年   896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672篇
  2014年   1912篇
  2013年   1553篇
  2012年   2356篇
  2011年   2346篇
  2010年   1818篇
  2009年   1739篇
  2008年   1899篇
  2007年   2410篇
  2006年   2127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696篇
  2003年   465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芜湖长江大桥吊索塔架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湖长江大桥无为岸九孔钢梁中有八孔采用吊索塔架辅助全伸臂方法施工。吊索塔架为轴心受压杆件,经吊索传来的力通过塔架中心立柱顶部拉板分配给中心立柱,中心立柱通过其下的支承座支承在钢梁顶的支承垫座上,将力传给钢梁。当塔架作业时,中心立柱将被顶起,塔架的走行结构也将被顶离轨顶。吊索塔架由中心立柱、立柱下支承座、垫座、万能杆件系统、走行结构、吊索和锚箱及下锚箱加长拉板等几部分组成。走行机构有四组,走行轨道设在钢梁上弦杆顶。中心立柱由标准节、顶节、底节、顶部拉板和立柱上支承座五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2.
指出装配式公路钢桥设计中所采用的简化计算方法的不足,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受力情况和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与简化计算方法作了对比,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遂渝线单线隧道内接触网悬挂的介绍,探讨了以新的设计方式进行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隧道内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方法,并通过遂渝线情况的研究,对下一步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
索赔机制及其运行是实现索赔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索赔机制的定义及构成分析,阐释了索赔机制的本质及运行影响因素。据此,对我国索赔机制运行中的困境及原因做了剖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索赔机制、改善索赔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5.
付君  朱立科 《中国修船》2006,19(4):41-43
文章从系统硬件、软件、通讯三方面介绍美国YORK公司开发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冷藏集装箱集中监控系统REFCON,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66.
湿陷性黄土易产生沉降变形,且承载力低。本文介绍阜朝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段小桥涵地基处治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7.
以成昆铁路红层地区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区,计算3个年份的地面割裂度及其年平均变化率,分析用地面割裂度表征泥石流沟侵蚀程度的不足及其原因。基于泥石流沟发育的物理模型,以原来的地面割裂度定义为基础,引入表述沟谷分布零散程度的异型度因子,导出新侵蚀系数公式。以3个小流域固体物质的年平均流失量作为侵蚀程度强弱的标准,采用非参数统计推断方法,将侵蚀系数、地面割裂度的年变化值和固体物质的年平均流失量作秩统计和次序统计。对秩统计参数和次序统计参数比较结果表明:在表征泥石流沟侵蚀程度方面,侵蚀系数优于地面割裂度。  相似文献   
68.
本文结合武嘉铁路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两种铁路无线弱场强区覆盖方案的特点,提供了以光纤直放站覆盖弱场强区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设计的角度,介绍了ZPW-2000A闭环电码化在既有线CTCS2区段的设计方案及其方案的完善。  相似文献   
70.
提速干线编组站出发子系统内部匹配与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提速干线编组站货物列车到发时刻不均衡运营特征,根据编组站作业特点和要求,运用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理论,对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临界密集出发时间进行计算分析。认为出发子系统允许的接车延误概率应控制在0.12以内;当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在繁忙时间达0.85以上时,出发场的到发线应在10股以上。提高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的措施包括:提高无调比、适当增加出发场到发线数量、降低编组调车机车的作业负荷、减小出发时间间隔不均衡系数。给出一定出发强度下的临界密集发车时间计算式,便于指导运输组织工作。改善出发子系统匹配与协调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合理配置列检组数、转线接车延误率控制在10%以内、密集到发期间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不能超过90%、降低衔接区间发车时间间隔变异系数、连续高密集发车时间不能超过临界发车时间、适当增加分类线及到发线数量、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平衡双向系统作业负荷、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