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2篇
  免费   1118篇
公路运输   8685篇
综合类   7013篇
水路运输   1641篇
铁路运输   3411篇
综合运输   510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1463篇
  2013年   1356篇
  2012年   2048篇
  2011年   2036篇
  2010年   1599篇
  2009年   1517篇
  2008年   1632篇
  2007年   2029篇
  2006年   1830篇
  2005年   1009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施工缝或日工作缝,是指已硬化的混凝土与新浇筑的混凝之间所形成的水平或垂直的接缝。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浇筑方式、水泥标号、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施工缝的粘结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桥梁及桥梁墩台、空间梁单元模拟钢轨、弹簧单元模拟桥梁与墩台及轨道之间的连接,建立梁—轨纵向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空间力学模型。以丰沙线永定河单线铁路桥梁、秦沈线沙河双线铁路桥梁对其进行计算验证。以秦沈客运专线32 m多跨双线整孔简支箱型梁桥为例进行纵向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开,钢轨挠曲附加力有明显增大;列车在桥上单线制动,四根钢轨的制动附加力有较大的差别;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向制动,相比单线制动,钢轨制动附加力有一定程度增大,但增大得并不多。  相似文献   
83.
研究目的:在隧道施工中,准确预报施工前方地质条件,尤其是区域断层的规模、性质和影响范围,将影响施工质量、工期与安全。研究方法:在采用针对性地质调绘、掌子面素描、综合物探、水文长期观测等综合方法基础上,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采用节理相关性预报断层在洞内的出现里程位置,并推导出相关公式。研究结论:经施工验证F26断层采用的综合超前预报技术是合理的、有效的;运用节理相关性分析方法,预报了断层在洞内的出现里程位置;地质超前预报应针对地质特点,选取相应的预测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84.
考虑预应力损失的混凝土梁徐变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建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徐变计算结构分析模型。模型考虑预应力束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及预应力损失和徐变变形的相互影响,较准确的实现施工过程中、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计算。根据此模型编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徐变计算有限元程序,对小凌河特大桥32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进行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桥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较好地反映桥梁上拱及徐变应变。  相似文献   
85.
既有线钢桁梁桥横向刚度加固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提速线路上5座不同跨度横向振幅严重超限的单线钢桁梁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强下弦杆和上、下平纵联斜杆的加固方案,并据此实施加固。桁梁加固前后理论计算和动力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比较表明,加固后的桁梁自振频率得到明显提高,跨中横向振幅大幅降低,各项动力特性指标均已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所规定的允许值,列车的脱轨系数Q/P和轮重减载率ΔP/P也小于《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5599—85)所规定的限值,加固后各孔桁梁的横向刚度和动力特性已满足货车80 km.h-1、客车160 km.h-1的安全运行要求,且加固费用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86.
与既有地铁线路接轨道岔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上海地铁M8线与既有的上海地铁1号线在人民广场站接轨的工程为例,对地铁接轨道岔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方法:搜集既有线轨道设计标准、调查研究接轨道岔现场情况及工作环境,制定施工设计原则,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新材料。 研究结果:与既有地铁线路接轨道岔施工方案,最终采用间隔抽换正线与道岔共用短轨枕和扣件。 研究结论:施工前应做好既有线无缝线路的放散,施工全部结束后恢复道岔两端的无缝线路,并加强两端线路的锁定;FFU合成轨枕侧面应做出凹凸或花纹,新老道床混凝土接触面涂刷界面剂;道岔道床始、终端及道岔道床内设置伸缩缝,排杂散电流钢筋总截面积应满足要求并保证电气连接,尤其注意侧股道床钢筋与直股钢筋的绑扎或焊接。  相似文献   
87.
江苏太仓杨林塘大桥为鱼腹式单肋拱梁组合桥,其造型美观,受力复杂,对其进行稳定分析十分必要。采用midas程序,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理论。对该类桥梁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8.
纬六路跨铁路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 ,主桥跨径布置为 ( 4 2 + 1 2 0 + 380 + 1 2 0 +42 ) m,采用塔墩固结 ,塔梁分离的结构形式。本文主要介绍该斜拉桥的工程概况、主梁及主塔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9.
针对电气化、信息化条件下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系统的特点,利用现代防雷理论分析对其进行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并对其综合防雷技术进行了相应介绍。  相似文献   
90.
研究目的:湿陷性为黄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其产生机理极其复杂,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方法:基于现有文献对黄土的湿陷原因与机理的认识,以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黄土分区项目为例,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对甘肃陇西陇东地区黄土的59组样本的9个常规试验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黄土湿陷机理内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黄土的湿陷性指标与其它物理力学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揭示出产生湿陷的黄土必须有湿陷空间及一定量遇水强度降低的联接,黄土的疏松性、多孔性正是其反映,特别是支架孔隙是导致黄土湿陷的最主要原因,而非饱和黄土是产生湿陷的前提,粘粒含量及粘土的水-胶联结在产生湿陷过程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商榷。此外,本方法解决了常规单因子分析因指标交叉而分析失真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