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88篇 |
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74篇 |
综合类 | 1575篇 |
水路运输 | 1309篇 |
铁路运输 | 758篇 |
综合运输 | 1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200篇 |
2014年 | 343篇 |
2013年 | 264篇 |
2012年 | 377篇 |
2011年 | 450篇 |
2010年 | 329篇 |
2009年 | 300篇 |
2008年 | 315篇 |
2007年 | 381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263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了对环形交叉口采取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措施,必须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以排队论为基础,假设环道上无超车行为,环行车辆的车头时距服从泊松分布,车辆换道时间服从独立同分布,推导出了普遍适用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计算模型。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能更好的适应环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以及我国实际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52.
为了提高二灰碎石力学强度, 假设二灰碎石为一种三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 即微分散系二灰胶浆、细分散系二灰砂浆与粗分散系二灰碎石。基于抗压强度最优原则, 采用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确定二灰胶浆与二灰砂浆质量比, 基于密度最大原则, 采用逐级填充法确定粗集料级配, 基于抗压强度最优原则, 确定二灰碎石中二灰砂浆用量。提出了基于胶浆原理的二灰碎石组成设计方法, 并通过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对设计方法进行性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当石灰与粉煤灰质量比为2:5时, 二灰胶浆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最佳; 当细集料质量通过率的递减系数为0.65, 二灰与细集料质量比为3:2时, 二灰砂浆力学强度最大; 当粒径范围分别为19~37.5、9.5~19、4.75~9.5 mm的集料质量比为17:11:6时, 混合粗集料密度最大; 与传统方法设计的二灰碎石试件力学强度相比, 基于胶浆原理设计的试件早期(7 d)力学强度提高10%以上, 后期(180 d)力学强度提高20%以上; 不同龄期的VVTM试件与现场芯样抗压强度之比平均为0.909, 劈裂强度之比平均为0.904, 而静压成型试件与现场芯样抗压强度之比为0.457, 劈裂强度之比为0.531, 说明VVTM比静压法设计二灰碎石更科学。 相似文献
153.
考虑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城轨客流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城轨站间客流分布模型较少考虑起讫点土地利用对客流分布的影响,当 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发生改变时适用性变差,无法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因此有必要构建 考虑站点土地利用及其站点间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站点 聚类分析土地利用性质与客流分布之间的关联性,构造性质匹配度指标;其次,综合考虑 站点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终点站吸引量、运行时间等因素建立效用函数,结合客流数 据进行参数估计,构建基于目的地选择的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模型;最后,利用广州市轨道 交通客流量数据对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在站点土地利用性质未发生改变与改变情 景下全网站间客流分布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9.30 和29.52 人,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 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交通事件导致的非平衡态下日变交通网络流量的演化规律,考虑每日 出行中对出发时刻的调整,以准点到达概率最大为追逐目标,建立每日出发时刻流量转 移模型;以前景理论描述出行者有限理性,建立基于出行时间预算的路径到达前景值及 追逐前景值最大的路径流量转移模型.并依据先确定出发时刻再调整路径的行为机制建 立日变路网配流模型.最后以一个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结果表明,路径流量在每日出行 中随时刻的分布均呈现凸函数特性,且随着出行天数的增加,各条路径上流量随时刻分 布趋于稳定;与不考虑时刻调整的模型结果相比,考虑出发时刻的情形下,路网稳定所需 时间更长,且趋于平衡的过程中,流量振幅更大,且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5.
为了全面描述决策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出行行为,从价值变化和可靠性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通勤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及对待风险的态度,提出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的通勤者路径选择模型.首先推广了两个参考点的CPT,接着根据不确定理论对行程时间进行预算,给出通勤者参考点估计的统一方法,然后构造通勤者的路径选择模型. 最后在一个测试网络上研究可靠度与参考点及可靠度与累积前景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通勤者的参考点可以根据可靠度要求动态设置.出发时刻相同,出行者可靠度要求较高时,风险较低的路径前景值较大;反之可靠度要求较低时,行程时间平均值较小,虽然风险较高的路径前景值也比较大,这一结论与事实相符合.本文所提出的决策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通勤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56.
以当量人群描述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通行的共同影响,对城市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的交通流运行优先等级进行重新划分,共划分为5 级.将主路直行车流和横穿支路的当量人群流作为独立优先流,应用间隙接受理论,研究了各次级交通流的可能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考虑高等级次级交通流及横穿主路的当量人群流的影响,采用概率论方法研究了各次级交通流的可能通行能力修正系数,从而得到各次级交通流的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而得到整个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以当量人群描述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通行的共同影响计算过程简单,符合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和行人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7.
针对出租车合乘模式下司机的收入问题,建立了合乘模式下司机收入公平心理模型,采用公平理论分析了司机的心理及行为,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合乘模式下乘客总需求量及司机公平心理对司机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乘客总需求对合乘模式下司机总体的平均收入有较大的影响,合适的供需比下实施合乘才能提高司机收入;在供需比较大时,司机争抢乘客的行为会导致司机个体收入差距增大,部分司机收入降低的现象;为成功实施合乘模式,必须考虑当地出租车市场的供需比情况,并且建立合理的措施以防范司机争抢乘客的行为出现.所得结论对出租车合乘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将水资源配置定义为一种广义的投入产出问题,在给出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投入产出指标后,探讨了应用GEM(群组特征根法)-MAUT(多属性效用理论)模型对配置方案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该模型运用群组特征根法确定指标权重,而后由多属性效用理论给出方案的优劣次序.相对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或ANN(人工神经网络)法,该模型更适用于对评价指标有特别要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9.
160.
基于SCP理论的我国港口物流绩效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CP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港口物流产业绩效的整体现状,同时试图构造一个"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为产业现状的科学评价提供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港口物流产业目前正处于一种一定程度垄断性质的竞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体现出局部垄断和竞争合作的两重性,其出现的适应性反应,影响了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另外,市场绩效也造成了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变化.通过技术统计及理论分析,认为我国港口物流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其经营绩效显著优于其他物流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