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68篇
公路运输   168篇
综合类   178篇
水路运输   99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Port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in China have become an ever-increasing public concern due to their significant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existing studies focus mainly on CO2 emissions from vessels calling at the ports and cargo handling within the ports, paying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inl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To fill this gap,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asily implemente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CO2 emissions from port container distribution (PCD) and investigates their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By analyzing 30 container ports in China,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road transportation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of CO2 emissions from PCD due to the lack of rail and inland water transportation. Second, PCD carbon emissions exhibit significant local spatial clustering. That is, ports with similar geographical locations tend to present a similar pattern of PCD carbon emissions. Third, as suggested by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PCD carbon emissions are negatively determined by loc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number of port berths, but are positively determined by local tertiary industry value and highway freight volume, and waterway freight volume in both local and neighboring ports. These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insights into cross-port collaboration in reducing PCD carbon emissions.  相似文献   
92.
本文用电镜观察、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45钢冷形变后的预多边化处理对随后的回复、再结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多边化处理可推迟回复进程,促进再结晶的进行.最后还探讨了预多边化处理对冷形变强化效果遗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本文用29只大鼠分别注射二硫化碳、苯、氯化高汞饱和液、醋酸铅饱和液、纯酒精于一侧眶下神经,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变化。观察结果证明这些神经毒经神经节细胞周围突逆行作用于胞体,使胞体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和切断眶下神经,证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不是张力和机械损伤所致而是中毒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碳含量对车轮钢滚动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MS-2A型微机控制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碳含量对车轮钢滚动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对车轮材料滚动摩擦系数基本无影响;随碳含量增加车轮钢硬度增加,耐磨性增强导致磨损量降低;车轮硬度增加导致对摩擦副钢轨试样磨损量增加,且轮轨试样总磨损量呈现增加趋势;车轮与钢轨试样两者损伤形态存在一定差异;碳含量为0.64%时车轮钢容易发生小块剥落损伤,而0.5%含碳量时容易发生大块状的剥落;钢轨试样主要表现为表面剥层损伤。  相似文献   
95.
通过烧油蒸发污染物活性脱附吸附性能度试验台研制中出现的蒸发器容积和加热器、温控器、汽油蒸汽输送管路、碳罐吊装方式等选型不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6.
针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金属壳体以达到降低车辆空调机组自重的技术目标,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建立了空调机壳体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关静态强度计算。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样机进行了振动冲击试验验证。仿真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能满足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7.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每年排放的 CO2 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25%,而建筑物化阶段和运营 阶段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排放量最大的阶段,因此对这部分碳排放量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某轨道交通车站 为案例,将建筑物化阶段进行分解,建立单元工序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再对运营阶段的能耗进行分析,最后集成 得到整个工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建筑物化阶段中钢材的碳排放量占总材料碳排放的 50.84%; 机械碳排放中柴油占比最大,为 70.62%;而在人员碳排放中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所占比例达到 78%,在车站运营 阶段通风空调系统碳排放占比最大,为 48.2%。根据计算结果,从机械使用、施工方式、能源来源、运营方式等 给出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8.
碳纤维(CFRP)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土木工程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建筑材料,但CFRP筋在应用中遇到的最大难点就是锚固问题.在对传统夹片式锚具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不同锚杯长度和锚杯内壁倾角的新型夹片式锚具进行了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类锚具具有良好的动力抗疲劳性能;锚杯内壁倾角一定时,锚杯长度越大,锚具组装件的疲劳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99.
用具有温度负膨胀特性参数的碳/芳纶纤维增强水泥及混凝土可以增加其强度及机械性能,同时还可以控制其温度变形以防止开裂。章根据各向异性材料分析方法,对碳/芳纶纤维增强水泥及混凝土的温度变形自约束作用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相似文献   
100.
CIRCULATORYANDRESPIRATORYEFFECTSOFINTRAPERITONEALINSUFFLATIONWITHCARBONDIOXIDEINTHELAPAROSCOPICOPERATIONPATIENTSLuoJian(罗健);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