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83篇
综合类   207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Kan Chen 《Transportation》1990,17(3):251-262
Driver information systems (DIS) are considered in North America as a major category of Intelligent Vehicle-Highway Systems (IVHS), which offer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driving by means of an amalgam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vehicle and highway technologies. Traditionally North America has basic strengths in a numb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at are relevant to DIS. Due to a hiatus in federal funding in the early 1980s, DIS development in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past decade has emphasized autonomous systems on the vehicles until recently. The current acceleration of IVHS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sulted from a number of converging forces and has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developing advanced driver information systems (ADIS) that integrates the vehicle and the highway. Large-scale demonst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IS will hinge on the major legislations in the near future, and on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public-private sector partnerships in IVHS.  相似文献   
83.
Wright  Derek S. 《Transportation》1990,17(3):239-250
The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board microprocessor applications. It first describes the aspects of vehicle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that are the focus for on-board computing equipment, from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through to fully intergrated driver decision support. In the second section a wider perspective is taken by 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its environment. The third and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considers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which permit extensive transmission of vehicle and journey data for public and private use. The conclusion identifies factors which will influence the speed with which further applications will be adopted.  相似文献   
84.
目前各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都很严重,车流诱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交通状况,因此,许多城市正在大量安装可变情报板,用它来发布动态的车流诱导信息。如何更有效安全地利用可变情报板发布诱导信息,本文从可变情报板显示内容的刷新频率、重要信息的闪烁频率、图形文字的视认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定量的研究,并给出了若干比较有效的实施建议,如显式内容的相对固定化、城市路网的概要化、道路区域的色快化,以及显式内容颜色的通用化。  相似文献   
85.
农雪霏  吕珊 《时代汽车》2021,(8):191-192
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模随之得到了扩大。就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而言,交通结构往往较为复杂。所以,要想方便乘客在轨道交通车站中迅速找到出口,减少购票时间,避免出行线路出现错误,就必须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一个电子导向系统。与此同时,本文将通过对电子导向系统优势的分析,指出电子导向系统架构的可行性,进而在解决传统导向功能存在负面问题的同时,为乘客信息系统的便捷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6.
由于中低速磁浮列车车体携带较重的初级线圈,影响了列车载客能力和牵引动力,为了提高中低速磁浮车的运载能力,必须提高U形磁铁的悬浮和导向能力。以国内已经开通运营的2条中低速磁浮试验线中U形电磁铁基本结构参数为例,建立U形电磁铁的3D有限元仿真,根据电磁力仿真结果,分析得到影响电磁力特性的主要结构参数为铁芯长度、磁极宽度、线圈厚度和励磁电流等,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总结上述参数对电磁力特性的基本规律。根据主要结构参数的作用规律,更新了原来参数设计值,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规律的正确性和新参数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7.
碎小坡段是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实践证明,将纵断面中的碎小坡段与其相邻坡段进行合理调整,可以消除线路纵断面设计中出现的一部分碎小坡段,但需要很多次的试验。为了高效消除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碎小坡段,本文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建立FORTRAN语言程序,通过不同的算法,合理地计算调整坡度和坡段长度,得出解决碎小坡段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88.
灾难对铁路运输的打击是巨大的,为了减少灾难对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影响,从我国TDCS/CTC现状出发,详细阐述了铁道部、铁道局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89.
地铁快速发展带来的高密度客流冲击,对地铁的运行效率,乘客出行的快捷性、实时性、舒适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对客流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基于图像采集技术的地铁站台客流引导系统,此系统是基于车厢内的摄像头采集客流信息,通过地铁运营方的数据库与处理中枢对客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客流引导信息,同时显示在站台门上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列车客流信息。结果表明,通过本系统对于客流的引导,可以部分代替引导人员的安排,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乘客快速舒适出行,可以有效提高地铁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0.
平原河网化地区新建铁路建设方案及选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新建铁路宁启线南通东至启东段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境内。沿线为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化地区,人口稠密,河网密布,公路网发达,随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对交通基础设施需求旺盛。通过对平原河网化地区特征和项目功能与定位的分析,确定线路选线原则,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设方案。研究结论:(1)平原河网化地区线路选线应与地区城市规划相衔接。(2)本段线路走向有宁启高速公路南北侧两个方案,从与地方规划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规划预留的通道,并考虑在建及规划项目的影响,确保各项工程的合理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推荐采用宁启高速公路南侧方案。(3)针对平原河网化地区房屋多、水网多、通道多、土源少、地材少、土地资源紧张、软土分布广等地区特征,线路选定路桥分界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填土高度,适当增加桥梁比重,减少拆迁、节约用地。(4)从工程投资、工程实施难度、运输能力适应性及经济评价等多方面对单复线建设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推荐采用单线平面预留双线方案。(5)为减少今后复线施工的难度,提出对部分车站头尾重点工程应作工程预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