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74篇
综合类   199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大鼠脑海马区的表达,探讨caveolin-1的表达变化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caveolin-1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caveolin-1与GFAP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提示DAI后海马区caveolin-1的表达从1d开始显著降低,并持续降低至7d(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DAI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的表达从1d后逐渐升高,3d后达峰,7d后稍降低,但仍高于正常(P<0.05);免疫荧光共定位提示DAI后caveolin-1与GFAP的共定位细胞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论大鼠DAI后海马区caveolin-1的表达减少,GFAP的表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内caveolin-1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GFAP升高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2.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作用及氢气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将1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DAI模型组和氢气干预组。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干预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高纯度氢气(10mL/kg)。各组于预定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分、组织形态学、碘化丙啶(PI)染色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DAI后脑组织MDA含量升高(P<0.01),SOD及CAT活力下降(P<0.01),神经细胞肿胀,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多,PI阳性细胞增加(P<0.01),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1)。给予氢气干预后脑组织MDA显著下降(P<0.01),SOD及CAT活力增强(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改善,PI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P<0.05)。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DAI急性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及抗氧化酶活力的下降可能导致脑损伤的加重;氢气通过改善抗氧化酶活力并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DAI急性期脑损伤。减轻氧化应激程度对DAI急性期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3.
通过深入的事故数据分析,研究行人在与不同类型乘用车碰撞中的AIS 3+伤亡风险,采用仿真分析研究乘用车前部结构对行人损伤和致伤因素的影响。以市场上的128款乘用车作为样本,比较了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和微型厢式车前部结构的主要几何尺寸;基于详尽的行人事故数据,统计分析了各类乘用车-行人事故中的损伤分布和严重性,确定了车辆碰撞速度与行人伤亡风险的关系;利用多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在20、40和60km/h的碰撞速度下比较了不同车型的行人头部碰撞条件。结果表明:乘用车前部几何形状对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风险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乘用车更好地制定行人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4.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成桥阶段内力计算,确定了主跨跨中截面、主跨1/4跨截面、边跨混凝土主梁结合段、中塔最外侧斜拉索和边塔最内侧斜拉索作为疲劳破坏最危险部位.选取英国规范BS5400、美国规范AASHTO、欧洲规范Eurocode1和我国的6轴标准疲劳车,分别对疲劳破坏最危险部位进行加载计算,获得了运营期内各最危险部位的疲劳应力谱.结合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的设计交通流量,计算得到了疲劳车辆年平均日交通流量.选取不同材料的疲劳S-N曲线,利用疲劳累积损伤准则计算得到了最危险部位的年累计损伤度.比较四种标准疲劳车在疲劳寿命评估中的准确性,最后综合评估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该桥100年运营期内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285.
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纳米磷酸盐/CPP/PLLA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及降解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磷酸盐/CPP/PLLA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网状结构,并具有较高的空隙率和较好的压缩模量,还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比较理想的骨和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86.
目的探讨常量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用药方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常量硫酸镁。正常组20例,为成年健康献血员。按预设时间抽取肘静脉血,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Mg2+浓度。患者入院时、入院2周分别记录GCS评分。3月随访记录GOS评级并量化评分。观察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伤后5 d的不良反应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 sTBI后对照组患者血清Mg2+浓度立即下降,24 h内最低,7~14 d基本正常。治疗组患者伤后2~3 d血清Mg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14 d基本下降至正常。患者治疗2周后的GCS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月GOS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sTBI后5 d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量硫酸镁治疗sTBI的近期疗效良好;伤后24 h内用药、连用5 d的用药方案是科学、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87.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并比较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recon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on组)。后3组均切除右侧肾脏,左肾缺血60min,但I-Precon组在缺血60min前先将左肾缺血5min,再通血2min,循环3次后进行,I-Postcon组在缺血60min后再进行开放10s+阻断10s循环处理6次。各组处理之后,均再灌注4h。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I-Precon组和I-Postcon组与I/R组比较,大鼠血浆BUN、Cr、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I-Precon组和I-Postcon组大鼠肾损伤程度明显低于I/R组,且I-Postcon组肾损伤轻于I-Precon组。结论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88.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spinal injury patterns and identify crash factor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spinal injury as a result of motorcycle crashes. Data was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motorcyclists sustaining spinal injuries from road crashes treated at Kuala Lumpur Hospital, Malaysia, over the 5-year period from 2005 to 2009. Each patient's injuries were analyzed by reviewing his or her medical records for radiographic imaging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A total of 15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of which, males accounted for over 87%. The first lower lumbar (L1) was the most commonly injured vertebral level, followed by the adjacent thoracic vertebra (T12). Fracture to the vertebral body without dislocation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spinal injury pattern. Injury severities for a majority of patients (65%) were measured at Maximum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MAIS) of 2. Serious spinal injury was associated with thorax or upper-extremity injury.Prevalence of lumbar spinal injury in the study reflects a predominantly low-speed crash among the motorcyclist in the region. Motorcyclists are at greater odd to sustain severe spinal injury when directly striking an object compare to striking the ground during the crash ev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