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7篇 |
免费 | 22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58篇 |
综合类 | 597篇 |
水路运输 | 533篇 |
铁路运输 | 384篇 |
综合运输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20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962.
963.
为准确分析公交消费数据不完整情况下的公交出行特征,基于乘客上车刷卡数据、支付宝扫码数据及公交GPS数据,运用时空匹配法和出行链理论挖掘分析乘客上下车站点、公交线路OD矩阵、出行空间分布特性及消费时间分布特征。实际验证结果表明:1)使用IC卡和支付宝的乘客数量近似相等,使用现金人数较少,约占整体的6%;2)乘客出行次数在2次以下占总数的84%,换乘需求较少,公交可达性较高;3)高峰期消费次数均超过25000次/h,约占全天总数的23%,居民出行目的较为单一,大部分往返于居民区与办公商业区,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64.
沈阳市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二环路和东西快速干道,2012年以后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快速路,但目前在早晚高峰期城市核心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仍然严重。从沈阳市城市交通需求特性入手,对沈阳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及拥堵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解决沈阳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5.
以长治市神农湖大桥为背景,分析了异形桥塔造型的结构实现方案,对该桥的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塔墩梁固结体系的独塔斜拉桥建模要点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66.
共和至玉树高速是我国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修筑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对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促进藏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是保证公路良好运营的最基本条件,以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填料冻胀特性要求,按照粒径大小确定出了路基填料的分类标准;总结出了适用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填料冻胀特性的试验方法;确定了最适宜的粗细填料冻胀特性试样高度;根据得出的路基填料冻胀试验的最小的试样几何尺寸数据,设计并试制出了用于测试路基细、粗填料冻胀试验制备试样的两类试模,同时在试验中引入压实度的因素使试验与实际更为吻合,解决了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冻土区填料冻胀试验的难题,为以后开展路基填料冻胀特性试验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7.
对上海地区⑤1层软黏土进行了常规三轴、减压三轴试验,以研究考虑不同应力路径的力学特性。分析了初始固结状态对软黏土应力路径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计算了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土的峰值强度、孔压、有效应力路径等特性影响很大,软粘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明显的非线性,且基本呈应变硬化型;常规三轴试验中孔隙水压力为正值,减压三轴试验中总体为负值;初始固结状态对黏土的抗剪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主要来自对黏聚力值上,对内摩擦角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68.
采用宏观统计与微观深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某高速公路长大纵坡交通事故特征、线性特征、运行速度特征以及导致长大下坡事故多发情况下各种因素的特性,全面、客观地分析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高速公路的安全保障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9.
为明确山地城市信号交叉口到达车辆的运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无人机采集4个位于山地城市的道路信号交叉口的高空视频图像数据,利用基于DataFromSky云平台的AI视频分析技术,获得车辆运行参数。基于车辆运行时空图,得到了交叉口直行道停止线前车辆停滞延误特征、停止线位置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统计特征,分析车头间距、停止线截面处速度及道路平均坡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路段同一排队位次和同一路段不同排队位次的车辆运行特征均有所不同,排队位次越靠前的车辆,停车点分布区间越集中,下坡路段整体停车位置分布范围比上坡路段大;无论是上坡、下坡,还是缓坡,排队位次越靠前的车辆停滞延误分布范围越大,而靠后的车辆停滞延误分布范围小,最大值出现在下坡路段;不同路段类型车头时距分布均集中于1.5 s,上坡路段的车头时距离散程度最大,但峰值比下坡路段和缓坡路段小;不同路段类型的车头间距分布均集中于10 m,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车头间距分布出现左偏现象,而缓坡路段车头间距分布更为集中;车头间距在上坡、下坡和缓坡路段均和车辆经过停止线位置处时的速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道路平均坡度与相邻2车车头间距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0.
为研究隧道塌方事故的典型模式及其演化规律,基于塌方案例统计分析结果,阐明隧道开挖面失稳塌方和关门塌方2类安全事故的基本特性,推导隧道围岩虚拟支护力纵向分布曲线,进一步从围岩应力释放角度揭示了虚拟支护力与2类塌方事故的关系,并给出了塌方事故的控制要求。研究表明: 1)开挖面失稳塌方和关门塌方2类由围岩和结构失稳引发的隧道塌方事故在事故次数(68%)、死亡人数(53.7%)和涉险人数(68%)方面占比较大,其中关门塌方事故单次事故涉险人数最多,潜在危害最大。2)隧道开挖面处的围岩虚拟支护力随着黏聚力的减小而降低,开挖面后方2倍半径处围岩的虚拟支护力已大部分释放(<5%pi)。3)围岩变形和虚拟支护力释放的第2阶段内,围岩变形急剧,围岩虚拟支护力急剧释放且释放量较大,此阶段是隧道塌方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