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6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急救止血敷片的止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救止血敷片的止血作用.方法 用试管法观察体外凝血时间,用大鼠和犬股动脉出血模型、兔肝溢血模型研究止血作用.结果 试管法体外凝血试验结果显示,急救止血敷片大、中、小3个浓度的凝血时间(4.9±1.3)min、(5.7±1.8)min和(5.8±1.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4.4±1.6)min].大鼠、犬股动脉出血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急救止血敷片3个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大鼠股动脉破裂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与PVF海绵贴片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兔肝溢血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急救止血敷片3个剂量组能显著缩短家兔肝破裂的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与无菌纱布组出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急救止血敷片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62.
为减少动态协调控制系统中因信号控制方案切换而导致系统产生的扰动,保证交通流的平稳运行,在综合考虑过渡时间和平滑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佳相位差调整量控制方案的快速平滑过渡方法.该方法以使各交叉口相位差变化量最小为目标,优化计算得出各交叉口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各交叉口在控制方案过渡期间的信号周期.仿真实验对比分析显示,当相位差变化量为40 s时,提出的方法与国外著名的Add和Subtract方法相比,车均延误指标分别下降了23%和11%,路网车均停车次数指标分别下降了9%和8%;此外,本文方法能够使干线协调控制方案最多通过3个信号周期快速地过渡到新方案,且过渡期间的控制效果优于Add和Subtract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 45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男性 41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55.8岁。共 48支靶血管内置入支架 49只 ,单纯型病变 5例 (1 0 .2 % ) ,复杂型病变 44例 (89.8% ) ,包括闭塞性病变 3例。 de novo置入 1 4例 ,suboptimal置入 1 4例 ,bail- out置入 1 7例。多支架置入 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 1 0 0 % ,均无严重急性血管并发症和出血并发症。冠脉造影 (CAG)随访 5例 ,平均随访 1 0 4 d,其中 1例出现再狭窄 (2 0 % ) ,再次行经皮穿刺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有效。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急性心梗者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适应证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4.
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35例眼压控制正常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动脉(CA)、眼动脉(O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22例正常组对比。结果两组病人3种动脉的峰值流速(PS)、舒末流速(ED)、阻力指数(RI)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眼压控制正常的PACG球后动脉血流状态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老年椎动脉性眩晕起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发作次数和半年内最终有无脑血栓形成划分为A组、B组和C组。比较三组起病24 h内血液生化指标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A组24 h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血糖( BS)、胆固醇(TC)、甘油三脂( TG)、颈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CCARI)、颈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ICARI)、斑块指数明显低于C 组(P< 0. 01, P< 0. 05), hs CRP、TG、CCARI、ICARI、斑块指数(plaque index)明显低于B组(P<0.01, P<0.05),B组hs CRP、DBP、BS明显低于C组,纤维蛋白原(FIB)、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载脂蛋白B(Apo B)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症状反复发作和脑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hs CRP、SBP、BS、TC、CCARI、ICARI和斑块指数。结论 hs CRP、SBP、BS、TC、CCARI、ICARI和斑块指数的升高,可能是颈动脉内斑块不稳定,易脱落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二氮嗪阻断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肺动脉高压组(PH)、二氮嗪阻断组(DB)和正常对照组(N)。肺动脉高压组和二氮嗪阻断组在常压低氧舱饲养20 d,第10天起二氮嗪阻断组每天缺氧前半小时使用二氮嗪,按50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10次,肺动脉高压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3 mL/kg;正常对照组:10只,常规饲养大鼠。采用组织学方法和天狼星红染色结合偏振光显微镜对照观察肺动脉高压组、二氮嗪阻断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壁厚度、管腔大小以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血管壁厚度增加,管腔狭窄,肺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二氮嗪阻断组。结论二氮嗪可以对抗由缺氧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和肺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