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51篇 |
免费 | 65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860篇 |
综合类 | 2672篇 |
水路运输 | 2320篇 |
铁路运输 | 2465篇 |
综合运输 | 2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11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215篇 |
2021年 | 378篇 |
2020年 | 372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166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287篇 |
2014年 | 828篇 |
2013年 | 669篇 |
2012年 | 1047篇 |
2011年 | 1066篇 |
2010年 | 722篇 |
2009年 | 692篇 |
2008年 | 693篇 |
2007年 | 927篇 |
2006年 | 903篇 |
2005年 | 535篇 |
2004年 | 334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782.
根据索的特性及底端固支塔架的塔顶位移的变化,提出以塔顶允许位移为控制目标.对塔架线风的设计及施工控制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83.
介绍了既有线路三维模型的建立理论及实现方法.通过分析它们存在的困难和不 足,提出了一种利用航测或外业勘测地形数据,在微机上建立设计线行经地区的三维空间的地形模型;利用横断面数据建立线路三维模型,通过修改地形模型达到地形上显示三维线路模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84.
根据厦门市工程改造的总体部署,仙岳路主线既有多座跨线桥不符合全线高架的线形标高规划,需进行改造.以莲岳路口跨线立交——(2×35+45+2×35) m等高度连续钢箱梁桥为例,通过分析对比桥梁改造前、后的线形,设计出最优的调整改造方案,并计算确定梁体支点转换的合理顺序.首先在该桥6个桥墩及中间3跨跨中切除9个短节段,将全桥分隔为8个梁段,然后在桥下不封闭交通情况采用同步顶升技术将分隔的梁段顶升到位,最后将焊接为整体的主梁回落到接高后的桥墩上,顺利实现了线形调整改造的目标. 相似文献
785.
嘉绍大桥大吨位提升站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绍大桥上部结构施工中,为满足架桥机的拼装及节段箱梁的提升功能需在深水域设置大吨位提升站,该提升站控制起吊净重达300 t,起吊跨度达53m.考虑强涌潮水压力的制约、冲刷以及台风的影响,经综合比较,采用固定式提升站方案.提升站立柱采用钢管结构,下部为打入钢管桩,钢管桩通过联结系与主桥基础连接,充分利用主桥基础抵抗部分水平力;提升站主梁采用钢箱梁,单个提升站设置2片主梁,主梁上方布置单侧单轨移动天车.提升站立柱在工厂分段制造,工地上现场拼装;主梁在工厂分3节制造,运输至现场焊成整体. 相似文献
786.
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在国内首次应用了鱼腹形岛式站台设计,目前已经建成运营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阐述该站型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包括缩短区间喇叭口过渡段长度、提高车站景观效果、优化车站站位、降低工程投资、改善线路线形等。针对该站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如线路曲线参数的选择、站台宽度的确定、楼扶梯布局,以及运营中可能出现的站台门夹人、站台缝隙较大致使乘客陷脚等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及关键性的设计思路,给出其技术参数,为该站型的推广应用和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87.
以新建福厦(福州—厦门)高速铁路17500 t转体刚构为背景,采用实体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桥墩类型及桩基布置对墩底平转转体中转盘受力的影响,并对桥墩及桩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实体墩对上转盘受力最有利,其次是空心墩,最不利的是双薄壁墩;增加墩底实体段能够有效降低空心墩、双薄壁墩上转盘的主拉应力;随着墩底实体段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88.
山区河流一般具有滩多流急、河道弯曲的特点,结合近期实施的长江上游泸州至重庆河段、宜宾至泸州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思路和治理效果,分析长河段系统治理的主要考虑因素、综合治理思路,提出长河段系统治理的设计方法,为其他山区河流的长河段系统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89.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大型都市圈迅速崛起,居民出行距离不断增长,机动车进出交通与长距离快速通行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步制约了都市圈之间经济、人口、交通之间日益密切的互联互通。加之土地资源和空间限制,新的快速通廊无法实现而既有的主干路因红绿灯较多、耗时较长等无法满足都市圈之间快速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为此,很多城市开启了新一轮的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工程。但受工程投资、周边环境、征地拆迁等因素制约而又难以实施标准化的城市快速路,很多城市提出了城市快捷路的概念。从城市快捷路的提出和功能定位入手,依托长沙市腾飞路工程实例,探讨城市快捷路设立的意义、适用的范围、工程技术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等技术要点,为其他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设计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790.
下穿式隧道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更顺捷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其总体设计不但影响路网交通功能的发挥,也制约着其它地下工程的空间布局,对地下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意义重大。以南京市国际路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下穿式隧道周边复杂的工程环境,概括了下穿式隧道总体设计的关键要点,提出了相关地下工程协同设计的技术策略,可为类似条件下相关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