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51篇
综合类   203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天津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与交通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天津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对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出行成本等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天津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与我国其他部分城市的居民出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未来发展趋势对天津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02.
This study uses IMULATE (Integrated Model of Urban LAnd use, Transportation, energy and Emissions) t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commuting efficiency on congestion and automobile emissions—specifically,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carbon monoxide and nitrogen oxides—in the Hamilton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 Estimates of these externalities are compared for two commuting scenarios: a base scenario of estimated commuting flows for 1991 and an optimal scenario in which the mean commuting time for all workers is minimized.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congestion and automobile emissions are possible by advocating policies that encourage greater commuting efficiency in the locational choices of workers. The analysis of jobs–housing balance as one such means suggests that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commuting cannot be explained by geographical imbalances in the distributions of jobs and housing, and that workers consider many factors besides commuting costs in their locational choices. It is concluded that policies promoting jobs–housing balance as the principal strategy for facilitating more efficient commuting may not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303.
产生率法区位影响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小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由于土地使用分析方面造成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区位差异分析的新的改进方法。从分析产生率法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地位、作用及缺陷出发,剖析了区位差异对城市出行产生率的影响,建立了城市区位优势度的概念、量化方法,深入分析了区位对出行生成阶段的影响误差与四阶段预测最终结果误差的关系,进而提出产生率法的区位影响修正方法,并应用于西安市高新区交通需求预测中,提高了模型的拟合效果。该方法能对城市新区出行生成、旧区出行生成矩阵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4.
《运输规划与技术》2012,35(8):739-756
ABSTRACT

Smartphones have been advocated as the preferred devices for travel behavior studies over conventional surveys. But the primary challenges are candidate stops extraction from GPS data and trip ends distinction from noise. This paper develops a Resident Travel Survey System (RTSS) for GPS data collection and travel diary verification, and then uses a two-step method to identify trip ends. In the first step, a density-based spatio-temporal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xtract candidate stops from trajectories. In the second step, a random forest model is applied to distinguish trip ends from mode transfer poi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ustering algorithm achieves a precision of 96.2%, a recall of 99.6%, mean absolute error of time within 3?min, and average offset distance within 30 meters. The comprehensive accuracy of trip ends identification is 99.2%. The two-step method performs well in trip ends identification and promotes the efficiency of travel survey systems.  相似文献   
305.
藉由文献回顾設計出运具选择、行为調查、道路使用状况、是否曾违规、曾发生事故之状况等問卷题目,以中国文化大學为研究对象,探讨通學環境之便利性、多樣性、安全性與滿意度,应用統計方法與交叉分析,研究中国文化大學學生行为表现與通學環境之关联性,以期能提供學校及政府改善通學環境之参考。  相似文献   
306.
针对公交运能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线路运能与公交出行强度匹配度的公交线网及运能配置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网格化城市区域的基础上,分别将公交线网运能和公交出行强度抽象为覆盖在研究区域上的两个矩阵,其元素值分别代表相对应网格化城市区域的公交运能和公交出行强度。通过设计矩阵元素算法和建立两矩阵元素匹配性分析模型来评价公交运能与公交出行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据此评价公交线网的布设与运能配置是否均衡合理,并绘制出相应的评价图。在公交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该方法为公交运能的均衡分配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解决方案,其科学性与实用性在广州老城区公交运能评价与优化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07.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选取了东京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06年的客流数据,针对不同年份的线路长度、乘客平均出行距离及其占线路全长比例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了东京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特征。  相似文献   
308.
探讨了大规模铁路运量分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分布模型的选择、数据的预处理及在对某些品类货物预测时稀疏矩阵的赋值等。分析及实际计算表明,改进后的增长系数模型和物理类比模型较适合于大规模铁路区域OD流分布预测;对预测运量数据进行数值分解和迭加,可以较好地处理计划性数据,从而提高预测精度;预先对大规模稀疏OD矩阵零元素赋微量值,从计算的角度看可行,但是也掩盖了局域网络的实际不平衡。  相似文献   
309.
根据山地城市轨道车站与周边住宅区衔接方式的差异,将住宅区与轨道车站衔接划分为短距离、中距离及长距离三类模式,并对中短距离两类衔接模式典型住宅区居民出行高峰小时产生率、出行方式比例、同种出行目的方式比例进行特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短距离衔接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中短距离两种衔接模式,住宅区私家车出行比例相差不大;居民对不同交通方式换乘选择意愿较弱。研究结果可为山地城市住宅区引导和保障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10.
为了考察家庭通勤活动对儿童接送行为决策过程的内在影响机理,本文基于活动理论与时间地理学方法,应用昆明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的第一手数据,以家庭为分析单元,构建基于活动的二维时空出行链,剖析家庭中儿童陪伴出行的时空间特征及其典型接送模式;提出通勤制约度概念,量化家长通勤活动的时空间制约程度和相互影响程度,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当男女家长双方通勤制约度均衡时,相互制约影响强烈,家庭内部会优先选择制约度最小的接送模式,然后再根据家长与儿童出行路线的匹配程度来确定接送人员,接送工具决策处于整个决策过程的最末位.当男女家长双方通勤制约度不均衡时,家庭内部则优先选择通勤制约度低的家长接送儿童,再确定接送工具和接送模式,接送行为上升为家庭活动模式的优先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