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篇 |
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0篇 |
综合类 | 209篇 |
水路运输 | 9篇 |
铁路运输 | 27篇 |
综合运输 | 6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52.
城市职住空间错位的研究通常以测度就业可达性为基础,但传统测度方法在应 用到国内城市时具有明显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就业可达性测度方法,通过引入就 业机会权重系数,量化了城市就业机会分布不均的特征,并以此为指标分析了职住空间 错位对于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南京市主城区就业可达性差异性明显,呈 现从中心向外围逐步递减的趋势,且递减程度愈发明显.同时就业可达性对于低收入者的 通勤时间影响显著,可达性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通勤时间,但是由于低收入群体在出行方 式选择上的局限性,可达性的提高无法拓展他们的就业范围,必须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的角度来消减弱势群体的就业障碍. 相似文献
53.
小学生上下学出行特征分析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上下学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长接送学生时私人小汽车的停放以及机非混合,严重影响了学校门口的交通运行。以小学生上下学出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某小学的分层抽样OD调查数据,研究小学生上下学出行方式,并与美国小学生的出行方式进行对比;采集学校所在路段的交通量,绘制12 h交通量时变曲线,与无学校影响的、类似路段的交通量时变曲线进行对比,揭示学校所在路段交通量波动特征和上下学出行结构特征。在出行结构分析和交通量分析基础上,从出行结构和供需关系两方面提出改善小学生上下学交通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4.
考虑了旅客出行习惯和列车晚点, 建立了铁路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模型。在模型中, 在出行时, 乘坐6:00~9:00出发列车的旅客一般在列车出发前5~60 min到达客运站, 乘坐21:00以后出发列车的旅客一般在19:00~21:00达到客运站; 在晚点调整时等级越高的列车具有越高的优先权, 晚点时间与运行时间成正比。计算结果表明: 考虑出行习惯后, 计算的旅客高峰时段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 考虑列车晚点后,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超出未晚点时的50%, 因此, 建议客运站的最高聚集人数设计系数为1.3~1.8, 并按行车密度从小到大取值。 相似文献
55.
对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结论形式——平均出行次数、出行方式结构和出行时间与工作地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相互之间有明显对应关系,若能按照工作地特征分层(或分类)开展出行调查,则样本极具代表性.基于分层抽样,提出了一类新的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并对其中的抽样方法作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总体及分层抽样率的确定公式.以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镇为例,讨论抽样率公式中的参数取值,得到了对应于7类工作地的出行调查抽样率大小,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操作性.并分析了本文所提出的调查方法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56.
在应用“四步骤法”进行居民公交出行OD 预测中,为了提高出行分布与方式划分预测的精度,本文分别提出了交通阻抗确定新方法和交通小区间公交出行量预测方法. 本文利用各小区内道路节点之间的最短路距离确定小区内及小区间的交通阻抗. 该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交通阻抗确定方法的缺陷,将其应用于重力模型预测居民出行分布,预测精度有所提高. 在获得现状居民出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马尔可夫链法预测未来年公交出行总量,然后利用公交出行距离转移曲线具体预测各小区之间的公交出行比例,利用该比例结合公交出行总量获得公交出行OD. 该法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规划、政策等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其预测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7.
城市居民出行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居民人均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分布和出行方式构成等3个方面入手,将国内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发达国家城市进行分析比较,又对国内相同城市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把握城市居民出行特性的发展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内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大城市的部分出行特征已经开始与发达国家状况相似,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出行特征则与国外差别较大。研究同时发现了国内城市居民出行结构中的隐患,指出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
59.
A geo-positioning satellite (GPS)-based survey, using a web-based prompted recall tool, was conducted on a sample of 94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from November 2008 to April 2009. The sample included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telephone land lines, allowing for 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demographic and travel behaviour attributes. The same subjects simultaneously completed a traditional trip reporting survey, modelled on the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in Toronto, allowing for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vel behaviour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GPS and that reported by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traditional survey. Students with a land line are more likely to live in houses, with parents, and to live in suburban areas than students without a land line. They also make fewer trips in total, fewer discretionary trips, more transit and auto trips and fewer active trips than students without a land line. By comparing questionnaire-based data and GPS data, we found that most participants reported in the questionnaire either the same number of GPS-based trips or fewer. On average, the GPS survey captured 1.29 more daily trips per participant than the corresponding trips reported in the questionnaire. 相似文献
60.
Md. Tazul Islam 《运输规划与技术》2013,36(4):409-426
Abstract Trip chaining (or tours) and mode choice are two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a variety of patterns of urban travel deman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sets of decision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s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m. It uses a 6-week travel diary collected in Thurgau, Switzerland, in 2003.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Hierarchy and temporal consistency of the relationship is investigated separately for work versus non-work tours. It becomes clear that for work tours in weekdays, trip-chaining and mode choice decisions are simultaneous and remain consistent across the weeks. For non-work tours in weekdays, mode choice decisions precede trip-chaining decisions. However, for non-work tours in weekends, trip-chaining decisions precede mode choice decisions. A number of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lso play major roles in influencing the relationships.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modeling mode choice separately from activity-scheduling decis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