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139篇
综合类   275篇
水路运输   84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目前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难以处理网络流量演化的问题,给出了基于交通流 反λ 基本图的流量分配新模型.通过不断求解新模型更新路段交通状态,明确了利用静态交通 流分配模型分析网络交通流演变的具体方法.假设网络路段均处于自由流状态,通过求解得到 平衡路段流量,判断是否达到临界流量.将路段流量达到临界流量的路段设定为拥挤状态,重 新求解平衡流量,判断是否仍存在达到临界流量的路段.依据上述思路,直到新的模型无解或 无新的路段达到临界流量.本文通过定义网络不同级别的拥挤瓶颈,完成对网络流量演化的分 析描述.算例验证了新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新理论提供了分析网络交通状态演变的新思路, 拓展了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实现道路网实时拥堵状态识别,以在线地图的历史延时指数为基础,用相邻路段有效拥堵状态发生时间顺序、持续时间阈值和流向流量关系识别传播性拥堵,用拥堵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阈值识别单路段系统拥堵,由此确定特定周期内的系统拥堵路段集合Nmax.以其集合范围内相邻路段时刻t的延时指数,以及其邻近拥堵持续时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传播性系统拥堵程度值DtS;以非传播路段时刻t延时指数计算DtS?;综合前两者得到路网系统拥堵综合程度DtN,并找出该周期内的极限拥堵程度量化值.用Nmax内路段实时延时指数和实时拥堵路段数与极限拥堵状态对应的数值进行比较,计算实时拥堵程度的量化值.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反映路网系统拥堵形成的规律,实现路网实时拥堵状态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03.
北京市机动车拥堵成本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机动车拥堵成本的研究,可从经济上量化交通拥堵所产生的成本,从而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在详细阐述国内外机动车拥堵成本概况后,本文提出了拥堵的临界速度,分析了拥堵的各个子项成本,并建立时间、能耗、尾气三大子项成本的计算模型. 本文不但对2008年北京市机动车交通拥堵成本进行了测算并将结果与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比对,而且对2009年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进行了预测和敏感性分析. 交通拥堵成本的经济化,有助于更加直观地分析拥堵成本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为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低碳出行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反分析是获得岩土工程强度参数的重要方法。基于2级边坡塑性力学极限分析,在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下,建立2级边坡容许速度机动场,分别推导2级边坡的重力功率及边坡内部能量耗散功率的表达式,并结合强度折减法,求得其安全系数。以某边坡工程为例,根据不同粘聚力c及内摩擦角φ下的安全系数变化情况,得到安全系数为1时的c-φ曲线,并据此进行参数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05.
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和对策.首先分析价格体系对出行结构的影响及交通拥堵的社会成本.然后,从需求管理角度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功能以及根据交通拥堵社会成本合理调整交通价格体系的政策建议;从供给角度提出封闭打破大院小区,改善微循环,提高投资效率,以及市场化手段发展交通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随着交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可供分析的交通流数据量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大规模交通流数据进行交通预测分析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研究内容.为解决大规模交通流数据预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抽样与k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并与基于序贯最小优化方法的支持向量机结合,进行大规模交通流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聚类方法比现有抽样方法的抽样质量有所提高,基于序贯最小优化方法的支持向量机可有效提高交通流预测的精度.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大规模交通流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治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难题。本文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分析后,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城市居民实行尾号限行后对小汽车的需求、停车位需求和汽车业影响,指出用尾号限行来治理交通拥堵只会产生短期效益,对城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没有一点好处,进而对缓解城市拥挤提出一些建议,以便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8.
针对交通拥挤收费政策普遍采用的成本—效益分析(CBA)框架存在的缺陷,首先回顾了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然后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方面剖析CBA框架存在的问题,指出时间价值计算不严谨及交易成本被忽视等问题将对政策实施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并就伦敦和斯德哥尔摩拥挤收费案例社会净收益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提出质疑。接着结合各参与方的净收益分析、收费区商业影响及其他产业影响等内容,指出CBA分析框架可扩展的内容。最后提出了改进的经济影响分析框架,为全面评价拥挤收费政策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The City of Edinburgh in Scotland in the UK had advanced plans for a congestion charging scheme until 25 February 2005. However, these plans were abandoned at that time after a referendum that resulted in a ‘no vot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origins of the scheme, outlines its nature, extent, charging technology and predicted effect; it also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that exist when attempting to plan and implement such a scheme in a particular governance context, and when there is little unanimity of public opinion about the need for a scheme.

As well as the primary documentation from the proposals (e.g. public inquiry submissions, papers to government), the paper also draws upon a series of face-to-face interviews that were undertaken with key stakeholders. It also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press coverage in the local (Edinburgh) and national (Scottish) newspapers in the run-up to the referendum. These sources explain both the systemic and more local barriers to the scheme's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draws key lessons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authorities conside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road user charging scheme, by suggesting how legislative and governance barriers to implementation can be reduced. The lessons are of relevance world wide.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我国大城市是否有必要实施拥堵收费政策这一热点问题,首先分析巴黎、伦敦城市形态对交通供需、拥堵情况、交通政策的决定性影响.根据巴黎、伦敦和斯德哥尔摩的经验,探讨拥堵收费政策是否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必选之策.分析从规划入手论述了缓解拥堵、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等缓解交通拥堵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就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最优、必选和可选之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