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139篇
综合类   275篇
水路运输   84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提出了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并将该理论概括为4个阶段:承载力耗散阶段、承载力衰变阶段、承载力溃损阶段和承载力提升阶段;对各阶段的科学定义、性态特征、影响因素、效应度量、构模体系及量化分析作了概化,可为已成桥的技术评价和改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82.
蒋金亮  宋瑞  李晋  刘杰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3):10-14,19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以主干道为研究对象,将城市道路拥堵状态分为堵塞、拥堵、较拥堵、较畅通、畅通5个等级,从交叉口拥堵和路段拥堵2个方面筛选了衡量道路交通拥堵的评价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建立了城市交通拥挤评价模型。以济南市北园大街主干道为例进行交通拥堵评价,得到该道路的拥堵状态以及产生拥堵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进行多指标评价综合评价中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评价结果更客观。  相似文献   
83.
基于高斯混合分布的交通拥堵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有效的评价交通拥堵的程度,采用速度指标作为反映交通流状态特征的关键变量,针对交通流速度变量存在混合分布的特点,建立了基于高斯混合分布的交通拥堵评价模型,并将EM算法运用于模型求解,通过对速度变量的聚类分析,以判别交通状态,评价交通拥堵程度.上海市快速高架路实测数据应用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客观分析交通流...  相似文献   
84.
基于古诺模型假设,在高峰期乘客交通选择行为的基础上,研究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问题. 建立模型时,假设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时间由公交公司决定,车次总数由乘客的均衡班次选择行为所致. 弹性需求下,考虑乘客的早到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在均衡班次选择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峰期公共交通系统的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模型,得到了公交系统实现的最优运量和最佳班次数. 在古诺寡头市场条件下,以公司利润最大为目标,确定了公交系统的发车班次间隔. 研究发现,公交系统的公司数目会对系统表现造成影响,如果缺乏政府管制,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5.
道路拥挤定价收入再分配研究是道路拥挤定价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难题和理论研究的前沿性课题.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道路拥挤定价收入再分配相关的社会福利、公众支持和收入再分配方式等方面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并给出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推行该政策的建议. 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表明,需要在优先考虑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的基础上,从解决道路拥挤定价政策所产生的福利分配不公平问题和提高公共认知与支持角度出发,制定和实施合理可行的道路拥挤定价收入再分配策略和配套措施,才有助于增强道路拥挤定价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改善道路拥挤状况,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86.
城市道路路段拥挤交通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城市道路路段拥挤交通流特性进行研究,以获得客观评价城市交通拥挤与明确交通拥挤实际状况。实际调查具有典型代表特征的路段,采用摄像观测法进行交通调查与数据采集,在分析造成拥挤成因的基础上,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从地点车速、行程车速、交通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与非拥挤状态交通流进行比较,发现拥挤状态下交通流特性具有显著的差异,而车型在拥挤交通流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7.
针对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私人小汽车乘坐率低等问题,武汉市常青花园社区推出"邻里合乘"公益拼车活动。对拼车活动的运行、实施等情况进行阐述。在总结以往拼车过程中面临法律、政策等众多限制的经验基础上,活动组织管理采取了多种保障措施,如制定发放倡议书、设立合乘点、管理参与合乘的车主及乘客信息、签订承诺书、制作车贴和号召社会参与等,并制定了后续的实施方案。最后,评析了社区拼车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对清华东路与双清路丁字交叉口上下班高峰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及信号灯配时进行调查,针对该交叉口存在的道路过窄、信号灯配时不合理、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大、道路标志标线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拓宽道路宽度、增加非机动车车道、对信号灯配时相位进行优化等方案,最后运用Synchro仿真软件对改造前后的交叉口进行模拟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改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89.
利用ADV等先进的量测仪器,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高水头船闸闸室明沟和盖板消能工的消能效果进行比较。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通过对流速分布、剩余比能和水面波动等参数的对比和消能特性的分析表明:明沟消能效果优于盖板消能。明沟消能工结构简单,在我国应用不多,建议对其加强进行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90.
所有出行群体中,受拥堵收费政策影响最大的是弹性出行的小汽车使用者。引入相对拥堵费作为政策变量,表征拥堵收费政策对该群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基于Nested Logit模型,建立了拥堵收费影响下的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利用对南京新街口商圈区域弹性出行的小汽车使用者进行的RP和SP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女性、低收入者、IC卡持有者、短途和高频出行者在面对拥堵收费政策时,更容易放弃小汽车而转向公共交通出行。利用弹性理论,分析了不同拥堵费水平下出行者对出行时间和拥堵收费政策的弹性,结果发现:①出行时间的弹性反映了出行方式的总体服务水平;②出行者在出行方式选择时对拥堵收费变得“显著”敏感的临界值为13.25元/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