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7篇
  免费   672篇
公路运输   6613篇
综合类   4418篇
水路运输   853篇
铁路运输   2057篇
综合运输   26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906篇
  2012年   1403篇
  2011年   1338篇
  2010年   960篇
  2009年   1013篇
  2008年   1115篇
  2007年   1378篇
  2006年   1168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拱日照温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热传导理论,建立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拱日照温度分布的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气候条件、桥梁地理位置、方位、材料特性、结构尺寸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编制针对分析模型进行日照温度分布计算的有限元模块,对不同参数情况下的温度分布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日照影响下,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拱中会产生较大的非线性温差,一般情况下可高达25℃以上。影响截面温差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钢管混凝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相似文献   
52.
浅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与钢混结合梁的优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与钢混结合梁在公路、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这两种梁型从结构、动力特性、施工、应用、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和总结,对这两种在勘察、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节约投资等,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比跨度32 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用不同方法加固前后的力学性能,研究碳纤维加固技术应用的适宜场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抗弯加固方面,碳纤维加固更适合于原结构高度较小、配筋较少、荷载变化不大的构件;对于梁高大、配筋多、活载作用大的桥梁,特别是预应力混凝土梁,因新增碳纤维的面积远远小于实体梁面积,加固后构件的刚度,钢筋应力的改善有限,其加固的效果不如预应力加固。采用黏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方法基本无法提高实体梁的抗裂性能,但在梁体开裂后,碳纤维对梁体的裂缝发展有较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4.
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桥梁及桥梁墩台、空间梁单元模拟钢轨、弹簧单元模拟桥梁与墩台及轨道之间的连接,建立梁—轨纵向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空间力学模型。以丰沙线永定河单线铁路桥梁、秦沈线沙河双线铁路桥梁对其进行计算验证。以秦沈客运专线32 m多跨双线整孔简支箱型梁桥为例进行纵向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开,钢轨挠曲附加力有明显增大;列车在桥上单线制动,四根钢轨的制动附加力有较大的差别;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向制动,相比单线制动,钢轨制动附加力有一定程度增大,但增大得并不多。  相似文献   
55.
考虑预应力损失的混凝土梁徐变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建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徐变计算结构分析模型。模型考虑预应力束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及预应力损失和徐变变形的相互影响,较准确的实现施工过程中、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计算。根据此模型编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徐变计算有限元程序,对小凌河特大桥32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进行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桥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较好地反映桥梁上拱及徐变应变。  相似文献   
56.
既有线钢桁梁桥横向刚度加固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提速线路上5座不同跨度横向振幅严重超限的单线钢桁梁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强下弦杆和上、下平纵联斜杆的加固方案,并据此实施加固。桁梁加固前后理论计算和动力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比较表明,加固后的桁梁自振频率得到明显提高,跨中横向振幅大幅降低,各项动力特性指标均已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所规定的允许值,列车的脱轨系数Q/P和轮重减载率ΔP/P也小于《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5599—85)所规定的限值,加固后各孔桁梁的横向刚度和动力特性已满足货车80 km.h-1、客车160 km.h-1的安全运行要求,且加固费用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57.
江苏太仓杨林塘大桥为鱼腹式单肋拱梁组合桥,其造型美观,受力复杂,对其进行稳定分析十分必要。采用midas程序,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理论。对该类桥梁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8.
纬六路跨铁路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 ,主桥跨径布置为 ( 4 2 + 1 2 0 + 380 + 1 2 0 +42 ) m,采用塔墩固结 ,塔梁分离的结构形式。本文主要介绍该斜拉桥的工程概况、主梁及主塔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9.
关于规定曲率弯矩方程弯矩正负号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曲率弯矩方程的物理概念及用此方程建立梁(柱)弯曲微分方程的思路,论述了在建立梁(柱)弯曲微分方程中规定弯矩正负号(简称这种规定)引起的问题:1)这种规定破坏了曲率弯矩方程所反映的物理概念及用曲率弯矩方程建立梁(柱)弯曲微分方程的思路;2)这种规定导致了梁(柱)截面内力矩与梁(柱)曲率正负号无关的错误概念;3)按这种规定建立梁(柱)弯曲微分方程须记住弯矩正负号的规定,与此种规定对应的坐标系,不考虑梁(柱)曲率的正负号等3条内容,否则得出错误结果。建议材料力学在阐述梁(柱)弯曲微分方程中删去这种规定,以避免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0.
针对电气化、信息化条件下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系统的特点,利用现代防雷理论分析对其进行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并对其综合防雷技术进行了相应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