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2篇 |
综合类 | 79篇 |
水路运输 | 24篇 |
铁路运输 | 29篇 |
综合运输 | 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铁路选线方案是一个多目标性决策问题。通过对客流、工程地质条件、线路走向顺直、工程投资和城市规划衔接等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综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以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意见为指导,确定出相对优化的推荐方案。案例分析表明,在保证实现设计速度目标值和铁路客运运能的前提下,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线路方案优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地质条件是影响线路走向和后期安全营运及维护的重要因素,衔接城市规划为后续交通路网系统的完善创造条件,设计考虑远期城市规模,经综合比选确定经禹州平顶山西方案为推荐方案。工程投资方面,虽然前期的工程投资略大,但对消除远期不可预见的不利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为获取隧道初期支护全方位的变形信息,解决传统监测方法中单点测量、变形监测点稀疏、无可视化效果、难以发现无监测点区域变形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隧道初期支护计算机视觉图像点云的多维度变形监测方法,可实现隧道初期支护三维整体变形监测分析和二维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典型截面全断面变形监测分析。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全面、直观地获取隧道变形特征,是对传统监测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对隧道施工监测具有指导意义。变形监测结果可为研究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和特征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73.
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测是判断围岩支护效果、二次衬砌施作时间、隧道动态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以及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现有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对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测的精度要求为0.1 mm,明显高于铁路隧道施工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0.5~1.0 mm的精度要求,且公路隧道的实际监测精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总结现有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其他规范的具体监测内容和要求,结合现有隧道施工监测仪器的精度技术指标,参照隧道设计规范规定的预留变形量、隧道施工阶段变形监测统计结果和基坑工程监测规范的精度要求等,建议将公路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测的精度要求修改为0.5~1.0 mm。0.5~1.0 mm的监测精度要求可以保证公路隧道的施工安全,促进高精度全站仪等非接触量测方法和仪器在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的监测效率,避免因达不到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监测精度要求而引发的监测数据造假现象。 相似文献
74.
钟东;唐永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6):1143-1148
收敛变形是表征盾构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的重要指标,利用现有技术对其实施大规模监测存在困难。为此,引入先进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建立盾构隧道收敛变形的监测方法。首先,基于传感技术特点和隧道监测特征,提出长标距光纤传感器的封装结构,试验验证了其优良的应变传感性能。然后,建立应变反演收敛变形的理论方法。最后,通过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准确评估盾构隧道的收敛变形,其精度满足工程管养的需求;同时还表明:管片接缝变化对收敛变形的影响大,在实际监测中应优先满足接缝处变形的监测。考虑到分布式光纤传感在传感距离、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优势,本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徐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39(5):675-678,698
为实时解决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大残量时的收敛问题,将LM算法与Quasi Newton优化算法结合,构建了一种综合学习算法(LM-QuasiNewton算法).仿真算例表明,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残量问题,收敛性与稳定性优于其它权值算法.合学习算法.仿真实例表明,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残量问题,在收敛性与稳定性方面优于其它权值算法。 相似文献
76.
77.
为研究黄土隧道施工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以蒙华铁路双线黄土隧道工程施工为依托,采用现场实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隧道周边位移变形规律,以确定黄土隧道设计预留变形量。双线黄土隧道施工的变形规律表现为:隧道开挖时,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发展较快,仰拱封闭后,变形趋于稳定;隧道拱顶下沉大于周边收敛。Ⅳ级围岩黄土隧道下沉速率集中分布在5 mm·d~(-1)以内,部分深埋断面速率大于5 mm·d~(-1)。Ⅴ级围岩黄土隧道深埋时,拱顶下沉较小,速率集中分布在5 mm·d~(-1)以内;浅埋时,部分断面拱顶下沉超出设计预留变形量,速率在15mm·d~(-1)以内;其表现出的特点是:浅埋变形大,速率大。净空变形特征值的均值在浅埋时为4.1,深埋时为2.2。Ⅳ、Ⅴ级围岩黄土隧道设计预留变形量建议值分别是8~10 cm、12~15 cm。 相似文献
78.
讨论了一类重要的相依随机变量序列-可交换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的中心极限问题。在与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的中心极限问题相同的条件下,利用可交换随机变量的结构定理和Berry-Esseen方法,获得了可交换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收敛于标准正态分布的最优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9.
姜儒明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89,10(1):1-6
本文提出了方程求实根的一个 Hermite 抛物插值法,并论证了它的收敛性,敛速为1+2~(1/2)阶.若所求根为二重根(重数未知),则敛速为1/2+(3(1/2))/2阶.若将所得公式与牛顿求根公式复合,则有5阶的敛速;若所求根为二重根,则复合法有1.5阶的敛速. 相似文献
80.
宋宝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1999,(2)
1 TheUnivariateConvergenceTheoremonRationalInterpo-lationArationalfunctionrnm(z)issaidtohavetype(n/m)ifithastheformrnm(z)=pn(z)/qm(z),qm(z)0wherepn(z)isapolynomialofdegreeatmostnandqm(z)isapolynomialofdegreeatmostm.Concerningtheconvergenceofthe(n/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