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62篇
综合类   82篇
水路运输   111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将列车的每节车厢简化为15自由度的动力系统,由拉格朗日方程导出其振动微分方程,将轨道梁简化为欧拉梁,基于能量法和车辆与轨道梁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车辆和轨道梁耦合运动控制方程,研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动力特性。计算了列车以不同车速通过时轨道梁的动力响应,并比较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车速对轨道梁挠度的影响较小,但对加速度影响较大,加速度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在40~50 km.h-1处出现最大值,之后随车速增大反而减小;轮胎模型与轨道表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函数对轨道梁横向响应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使计算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112.
饱和多孔介质冻融过程的混合物连续介质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混合物的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冻融过程中饱和多孔介质的渗流场、应力场和温度场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以多孔骨架位移、水头和温度为基本变量,包括水总质量守恒方程,总应力平衡方程和总能量守恒方程。该模型可简化为未冻区域内的三场耦合模型,两场耦合的渗流-弹性模型,热-弹性模型和热-渗流模型,以及单场作用的渗流模型,弹性模型和热传导模型。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有效刻画拟合实际的多层交通网络级联失效过程,识别多层网络中对整体韧性安全影响显著的对象,提升交通网络抵抗失效的能力,建立一种基于耦合映象格子(Coupled Map Lattice, CML)的级联失效模型。首先,将交通管控措施赋予交通网络节点额外的容纳能力引申为节点抵抗特性,通过为CML添加抵抗参数H,形成考虑抵抗特性的级联失效(HCML)模型,沿常值-拓扑关联-时变拓扑关联的路径深化H的表征方式,并在小世界(Small World, SW)网络上对比3类表征方式的优劣;其次,应用Space H方法建立异质3层公共交通网络,对比度值与介数2种时变拓扑指标关联的抵抗效果,探究不同交通层抵抗系数对网络失效的影响程度;最后,在6组不同的网络结构上进行HCML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对比,讨论建网方法、网络规模等不同网络性质的差异对模型有效性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客运数据验证HCML模型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3类表征方式中时变拓扑关联可以兼顾其余2类的优点;同等条件中网络在介数关联的抵抗特性作用下失效增速更缓,模型识别得到的对网络整体失效影响更大交通方式符合客流量实际;HCML模型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多层交通网络中均可以有效实施,相比于传统模型,HCML模型的最终失效比例平均下降了5.78%,与实际交通级联失效过程更加拟合。  相似文献   
114.
有限长双层壳体声辐射理论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流场中有限长加筋双层圆柱壳受径向点激励的振动和声辐射性能。壳体的振动用Fluegge壳体方程描述,将加强构件等价为对内外壳体的支持力,采用Helmholtz波动方程、壳体表面的边界条件和傅氏变换方法求解声压的表达式,然后将其引入壳体振动方程,最后求解双层壳体声-流体-结构耦合方程,计算结果用辐射声功率、表面振动均方速度级和辐射效率的形式表示。讨论了有限长单、双层壳体声辐射性能的差别以及双层壳体壳间连接形式和实肋板参数的变化对其声辐射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当内壳受激振动,通过外壳向外场辐射噪声时,其主要通道为连接内外壳壳体的实肋板,其次才是环形流场中的流体介质。  相似文献   
115.
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最佳耦合刚度的表达公式,该公式表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导向能力的好坏关键在于耦合刚度的选取,而耦合刚度的选取只与列车系统的二系悬挂纵向刚度、二系悬挂横向跨距、车辆定距、转向架轴距等内在结构参数有关,与列车运行速度和轨道曲线半径等外界环境参数无关。进一步的仿真分析表明:无论曲线半径、运行速度、未平衡离心加速度和轮对横移量等外界条件怎么变化,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都会在二系悬挂系统和柔性耦合元件的协调作用下自动把前后轮对调整到径向位置,这不仅验证了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也佐证了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确实具有很强的自适应径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16.
从理论上分析了磁流变耦合轮对转向架在小半径曲线和大半径曲线上的受力情况。围绕轮轨横向力这一重要曲线通过性能指标,分析了随着曲线半径的变化转向架前后轮对耦合度应该作怎样的调整才能使前后轮对的轮轨横向力更加匹配,从而改善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利用数值仿真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7.
为了分析铁路货车车轮的疲劳强度,建立了车轮轴对称模型,根据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510-5/2003规定的计算载荷和载荷工况,计算了车轮的疲劳强度,用Goodman曲线对疲劳强度进行了评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紧急制动的热载荷作用下,车轮辐板区域在制动70s时产生最大von_Mises应力;在紧急制动的热载荷与机械载荷联合作用下,车轮辐板区域在制动43s时产生最大von_Mises应力;在曲线紧急制动载荷工况的计算载荷作用下,车轮辐板区域的von_Mises应力最大;车轮辐板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8.
A vehicle approaching a toll plaza observes the queues at each of the available toll-lanes before choosing which to join. This choice process, the arrival process of vehicles and the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ll-booths, affect the queues and delay the drivers. In this paper, queueing at a toll plaza is modelled as a multiple-queue queueing system where the arrival process to a queue (toll-lane) is dependent on the state of all the queues. In the past, such systems have been modelled mathematically only for two queues and are not applicable for toll plazas with three or more toll-lanes. The proposed model determines the steady-stat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for the queues at large toll plazas. This study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toll-lanes or the length of the upstream queueing area required to achieve certain user-specified levels-of-service. Expected delay and maximum queue length are used as level-of-service measures. Indicative design charts are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19.
铺管船在海上敷设海底管道是动态的并且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合理分析铺管船锚泊方案,基于Ansys-AQWA软件,考虑风载荷、流载荷、波浪载荷等因素,对铺管船与锚泊系统进行耦合时域分析,给出了针对多点定位系泊系统海洋工程船的分析流程,而且从铺管船锚泊移位系统的强度校核结果、各项运动最大位移、操作简便性等方面评析铺管船作业锚泊方案,得出较优方案指导实际工程。结果表明,本文采取的方法具有工程应用性,评析结果可以作为实际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以公路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四自由度的二分之一车辆模型,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方程,计算了不同车速下桥梁跨中截面的动挠度和应变时程曲线.对比了传统定义法、试验测试法、现行规范法的冲击系数计算值,对前2种方法进行了修正,获得了桥梁结构的最大动效应值,并根据主梁的最大活载内力计算原理,引入数值加权的概念对前2种方法进行了加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定义法和试验测试法计算的冲击系数值比《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计算值小;由时程曲线上最大动效应处得到的冲击系数平均值约是前2种方法计算值的2倍,且其最大值比规范法计算值小37%;基于传统定义法的挠度冲击系数值大于应变冲击系数值,而试验测试法得到的挠度冲击系数值普遍小于应变冲击系数值;基于传统定义法和加权法的挠度冲击系数计算值比规范值大16%;试验测试法和加权法相结合的冲击系数计算方法考虑了移动荷载对整个桥梁冲击的历程效应,计算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