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70篇
综合类   83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王立乾 《路基工程》2013,(4):194-197
通过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实地调查,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及冻土受热条件,对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提出了裂缝的三种形式,指出危害较大的是融沉裂缝。以一处路基断面为例对裂缝深度进行了计算,计算时省略了条块之间的摩擦力,因此计算结果比实际情况稍大。  相似文献   
82.
孔繁龙 《交通科技》2013,(6):128-131
分析了船闸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提出了混凝土裂缝观测方法,对裂缝进行科学分类,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船闸常见裂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裂缝处理工程实例、修补工艺等.  相似文献   
83.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使用初期经常出现裂缝,影响道路正常使用。分析了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影响沥青路面裂缝的因素可分为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半刚性基层厚度等。  相似文献   
8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极大的面外弯矩,由于桥面板与纵肋的相对厚度较小,这种面外弯矩将导致较高的弯曲应力进而使构件产生裂纹。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板.肋连接处的应力状况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桥面板应力一般大于纵肋应力,可在横截面加设内横隔板以改善结构受力,同时帽孔尺寸不宜过大,设为25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5.
现浇结构楼屋面板的裂缝及填充墙砌筑产生的裂缝,也成了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美观。现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从施工角度来分析如何防治楼面的裂缝。  相似文献   
86.
着重介绍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非荷载型反射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同步碎石封层作为应力吸收层在防止、延缓反射裂缝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移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法具有施工作业标准化、工作周期化的特点而被广泛采用,但箱梁节段张拉锚固面底板常产生纵向裂缝.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桥箱梁节段张拉锚固面底板混凝土及横向钢筋应力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底板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后续节段施工对裂缝宽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的结论对移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法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永刚 《港工技术》2010,47(2):30-31,38
由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温度应力,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结合某工程无损检测厂房,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进行预测与实测,从而计算温度应力,得出要保证该工程混凝土不产生裂缝,需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12℃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基于有限元软件France-2D,利用J积分对含有多个裂纹的板进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通过定义基础裂纹、干扰裂纹以及干扰参数,给出了随干扰参数改变,干扰裂纹对基础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曲线,并分析了它们的规律,其结果可为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0.
倒装结构中,级配碎石层由下基层变成上基层,引起受力状态明显变化,分析和了解此变化规律有助于优化路面设计.现采用ABAQUS建立动载下不同沥青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路面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力学响应.结果 表明:与半刚性基层路面相比,倒装结构能够适当发挥材料的特性,有效防止反射裂缝;但弯沉较大,且容易产生Top-D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