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71篇
公路运输   223篇
综合类   407篇
水路运输   622篇
铁路运输   489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地铁杂散电流对埋地金属管道阴极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走行轨-大地-金属管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走行轨回流、走行轨纵向电阻、土壤电阻率、走行轨与金属管道间距大小,模拟杂散电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走行轨回流越小、土壤电阻率越大、走行轨与管道间距越小对阴极保护电位的影响越小;当走行轨电压载荷为80 V、走行轨与金属管道间距为20 m时,杂散电流无法使金属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偏离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922.
分析了解析法求解地铁杂散电流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CDEGS软件仿真地铁杂散电流的方法,建立了仿真地铁杂散电流的模型,得到了理想状况、部分轨道绝缘受损、部分轨道纵向电阻变大3种情况下的杂散电流分布结果,分析了轨道绝缘受损、纵向电阻变大对增大地铁杂散电流的特点,得出了轨道绝缘受损对杂散电流的增加是"点"作用,纵向电阻变大对杂散电流的增加是"段"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23.
分析了走行轨为回流的供电系统产生的杂散电流分布规律,推导出杂散电流总量工程计算方法和容许值,同时分析了各种杂散防护措施与总量关系。  相似文献   
924.
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逆变器直流母线电流来获取实际三相输出电流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分析了死区时间对电流获取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仿真表明获取的电流与实际检测的电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25.
给出了基于虚拟仪器HS801的杂散电流分区监测的设计思路和软件实现方法,可克服传统仪表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数据采集装置测量极化电压所产生的缺点。通过对HS801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制作出极化电压监测与分析软件,可用于研究实验和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926.
浅谈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组成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轨道交通杂散电流防护监测的特点,从硬件配置、软件设计、系统技术条件等多方面阐述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927.
基于电场的地铁杂散电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杂散电流电路元件模型特点.构建了基于电场的杂散电流模型,用以分析杂散电流的分布,估计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并以金属腐蚀量作为评估杂散电流危害的直观标准.通过编程对算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杂散电流对金属管道的腐蚀量趋势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28.
论述在直流供电的地铁系统中,逆变器的回流电流与信号电流都在回流轨中传输,回流电流中的谐波含量势必会时信号电流的传输造成影响。介绍以往在现场测试中对这种影响所进行的评估分析,认为相对于干扰因素较多的现场实测来说,对回流电流谐波的含量进行理论推导更具有普遍意义及可信性。为给谐波对信号的干扰研究提供理论帮助,采用开关函数原理,推导逆变器回流电流的数学表达,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数学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29.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以及防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杂散电流的危害以及杂散电流腐蚀对象,并详细分析和研究了杂散电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3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ssible placement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SS) on an urban tram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potential increases in operat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different locations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Further, the paper suggests the utilis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EV) batteries at existing Park and Ride (P&R) sites as a means of achieving additional energy storage at these locations. The study achieves this through MATLAB modelling utilising captured GPS data and publical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cenario of uni-directional substations with no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overhead catenary f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vel, and discusses the trade-offs between ESS size and required current limits.The results show the savings in both energy and basic CO2 emissions alongside the discussion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RoI) tha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potential installation of ESS at identified ideal locations along the tram network. Moreover, this may be extended to the use of EVs as stationary ESS sited at the existing P&R facilities. Further, the model may also be used to inform future infrastructure upgrades and potential improvements to air quality within urba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