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80篇
公路运输   232篇
综合类   625篇
水路运输   153篇
铁路运输   229篇
综合运输   4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介绍了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改线段的大改线和小改线2个线路方案走向及优缺点,推荐综合利用程度最高的小改线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52.
基于GIS的武汉市公交线路最优路径运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可以对公交实体要素进行详细表述,为精确计算换乘延误提供了可能。以武汉市公交系统为实例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GIS的公交网络数据库,应用可行的基于换乘次数最少的最优路径算法,在ArcGIS中实现了任意两点间的最优路径查询。  相似文献   
15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当今民航技术发展的应用趋势。针对中小支线机场,给出GNSS仪表非精密进近与传统陆基导航设施下的仪表非精密进近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GNSS非精密进近的投资建设成本及其相对于传统陆基导航设施下的仪表非精密进近程序的经济效益增长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4.
介绍一种先进的线路计算机优化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应用情况,总结了其主要技术特点及应用前景.对澳大利亚旷达优化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雅安至石棉工程的实际例子来体现该系统较传统方法的独特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5.
深圳地铁2号线行车交路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深圳市2号线交路设计为实例,从客流需求角度出发对城市轨道干线的交路设计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交路运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检验和总结,为2号线后期工程设计提供合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6.
渭河隧道是宝鸡至兰州高铁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区内地质构造运动较活跃,黄土滑坡、富水砂岩层及饱和卵砾石等不良地质发育,复杂的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严重制约着渭河隧道选线工作。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理论计算、地质分析等方法对影响隧道选线的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竖向绕避滑坡群方案,通过分层抽水试验解决了复杂地层涌水量计算参数的问题,对合理确定隧道埋深和辅助坑道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7.
遥感技术在库格铁路阿尔金山区地质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阿尔金山地区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多且规模大,这些都为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地质选线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收集遥感图像及地形、地质图,进行遥感图像处理与提取地学信息,并相互叠加,根据图像反映的各类影像特征,综合野外调查,建立该区域的解译标志,开展中、大比例尺的遥感地质判释。综合应用遥感解译和地质调查手段,查明了测区地质构造和重大不良地质的分布特征,为大面积工程地质选线、优化线路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布置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8.
研究目的:鱼一线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地带,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线路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俗称"魔鬼城"),风沙、盐渍土遍布,湖盆低洼地带存在软土、盐岩。在该地区进行地质选线对于降低后期勘察设计难度、减少投资、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本文针对线路穿越风沙、软土、盐渍土、盐岩四类工程地质问题时,采取何种地质选线的技术原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1)在本次地质选线过程中,综合采用了遥感解译、地质调绘、钻探、试验等勘探方法,查清了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线位比选起决定性因素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有风沙、软土、盐渍土、盐岩,选线应遵循"绕避为主"的原则;(3)通过对北线方案(CK)、中线方案(C9K)、南线方案(C10K)三条线位进行比较,得出中线方案优于北线方案、南线方案,宜做为本线的推荐方案;(4)本研究能够为类似地区的工程项目选线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9.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是践行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深港区域和珠澳区域是湾区空间布局的两个重要发展极,两个区域之间有伶仃洋天堑阻隔,严重制约了湾区一体化发展。充分考虑珠江口伶仃洋区域高等级航道众多,航运繁忙,两岸港口、码头、锚地密集分布的现状,对在深圳至珠海间的伶仃洋上建设新通道进行了仔细研究,统筹分析两个区域间的城市规划、水工设施等因素,对该通道的线路走向从宏观到具体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经济分析,从线路走向,到人工岛的设置,再到各方案对海洋资源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提出适应发展的建议走向,为项目的研究提供瞻望性借鉴。  相似文献   
160.
山西中南部铁路线路穿越莱芜矿区,由于垂杨铁矿非法向铁路方向开采,导致铁路线路走行在采空区影响区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广泛收集并消化吸收莱芜矿区及区域地表移动规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矿床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和开采方式等因素,按工程地质类比法,采用地面塌陷移动角的方法,找出安全可靠的铁路廊道通过矿区。通过方案比选,推荐满足铁路运营安全,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绕避了港里村等重大拆迁工程,工程可实施性较强的沿汇合大道方案。矿区铁路可采用地面塌陷移动角的方法进行铁路选线,可有效缩短铁路安全廊道的距离,大大减少压覆矿藏的数量,对矿区铁路选线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