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52篇
公路运输   223篇
综合类   259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71.
某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属于连续长大纵坡段落,亦是事故多发地段,就如何做好该段的安全设施设计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2.
分析公交车对交通流的影响因素,以兰州市某主干道为例,在社会其他车辆交通量不变,公交车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分别仿真在该条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和不设置公交专用道2种情况,分析平均总延误、平均停车时间、平均停车次数、平均排队长等参数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其他社会车辆交通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公交车交通量达到300veh/h时,可以考虑设置公交专用道。  相似文献   
173.
为了研究高占有率(HOV)车道在我国城市道路中的设置方案,本文以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南京市的两条典型路段进行道路条件与交通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选取路段平均速度、延误时间以及运送能力为指标,分别设计了7种车道数分配方案,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现状和仿真对比分析,研究设置HOW车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中单独设置一条3’型HOV专用道或者一条3’型HOV专用道和一条公交专用道的组合时,能够最大化提高整个路段的运营效率;双向八丰道条件下,当公交和货车比例都相对较低,而小汽车和中客车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时,设置HOV车道时的利用率可能相对较低,而建立公交专用道则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4.
针对目前传统换道模型存在的两个缺陷:一是忽略了换道过程中前轮转向角为0的情况;二是存在侧向加速度过大、产生跃变或轨迹曲率不连续等问题。通过对其它车辆换道模型的比较,并结合等速偏移轨迹函数其侧向加速度恒为0的优点和正弦函数换道轨迹具有优异平滑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换道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解决已有的一些车道变换模型存在的不足。并用MATLAB仿真实验对几个换道模型进行比较,证实所提出的换道规则的可行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5.
振动减速带是公路上常用的一种强制减速设施,对控制车辆车速,提升行车安全有重要作用.为了合理设置振动减速带,文中根据车辆行驶速度,以车辆竖向振动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对减速带外形进行优选;并利用错视觉原理对减速带的尺寸和色彩进行了新的设计.后期利用3D Studio Max软件制作视频,引入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振动减速带采用抛物线圆弧相切形状比圆弧形的竖向振动更小,行车舒适性更高;同时采用错视觉安全色,具有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等特点,视觉减速效果显著优于普通减速带.  相似文献   
176.
在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时,往往因没有对公交专用道和社会车道所应分担的交通量做出正确的估算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目的.本文以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两种交通方式间的转移情况,在保证公交车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基于路阻函数研究了不同公交车比例下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曲线,并确立了小汽车向公交车的转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居民出行量及模型参数值,公交车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时小汽车用户选择公交出行,并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优.该模型可应用于城市现有道路改造时公交专用道设置及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7.
基于离散选择理论,提出了车辆跟驰模型.考虑七个选择肢中的加减速度,采用选择肢特定参数反映出不同选择肢的吸引程度.为了避免换道行为的干扰,利用HOV车道的车辆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标定参数在95%的置信水平下都是较为显著的.此外,模型反映出的不同的车头间距及速度下的驾驶员对不同加减速度的选择趋势与日常驾驶行为完全吻合.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实际状况下被选择的选择肢,大于1/7 (每个选择肢的平均预测概率) 的预测概率的比例大于87%.从观测比例的角度看,实际观测值与模型的预测值之间差异并不显著.最后应用模型模拟30分钟的单车道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78.
交通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方案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再现性。在以模拟机动车为主的仿真软件不能较好满足国内混合交通的背景下,非机动车跟驰模型的研究尤为重要。论文首先参照机动车定义了非机动车的虚拟行车道,提出了跟驰状态的判断条件,以此作为非机动车跟驰行为的研究基础。其次,以车辆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车头间距为思路,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中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差异,构建了非机动车的跟驰模型。最后,将模型所涉及的参数与宏观的交通流参数联系起来,通过流量、速度和密度关系,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对于完善现有的交通仿真软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9.
通过分析现有公交专用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发现在计算公交专用道通行能力时没有考虑站点设置形式对其造成的影响。将国内常见的公交专用道站点设置形式分为4类,针对其中3类主要的设置形式进行交通流影响分析,提出了考虑站点设置形式的公交专用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对站点处公交专用道通行能力进行实验,仿真数据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0.
为有效利用车道资源,提高ETC车辆的通过率,部分省份将军警车道升级改造成前置式军警ETC车道或后置式军警ETC车道,但不同军警ETC车道布局对收费站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文中以广韶高速太和收费站为研究对象,运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建模,对比分析不同军警ETC车道布局下ETC车辆、军警车辆、人工半自动收费(MTC)车辆等车种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等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经升级改造后,ETC车辆的各项评价指标改善显著,军警车辆受到较小的影响,MTC车辆未受到影响;在低峰、平峰时段中,2种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下收费站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别较小,在高峰时段中,与前置式布局模式相比,后置式布局模式下ETC车辆和军警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均提高了9.6%、平均延误时间均降低了12.8%、平均排队长度均减少了26.7%.因此,建议交通流量较大的大型收费站采用后置式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交通流量较小的小型收费站可采用前置式或后置式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