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8篇
  免费   152篇
公路运输   705篇
综合类   955篇
水路运输   765篇
铁路运输   470篇
综合运输   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分析了移动模架在武广客运专线桥梁施工中的适用性,同时介绍了移动模架的主要构造、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施工时的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382.
依托柞水至小河高速公路杨家湾隧道右线工程,针对隧道入口处围岩为强风化板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差等特点,提出“零埋深进洞”,即“零开挖”的设计、施工理念。即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缩小洞口施工对自然边仰坡原始植被的破坏程度,稳定边仰坡美化环境。工程实践证明,所提方法对于隧道洞口围岩条件较差的情况是比较适合的。  相似文献   
383.
新型沥青路面养护剂在重庆渝合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新型沥青路面养护剂对老化沥青的还原再生能力,通过渝合路试验路段实体工程的施工,比较施工前后的路面性能。试验表明:在老化的沥青中加入一定的沥青路面养护剂后,有效地提高了老化沥青的针入度及延度指标,降低了老化沥青的软化点;当养护剂渗透深度达到6 mm左右,其对原路面的构造深度、摩擦系数抗滑摆值有所改善,降低了路面的渗水系数,同时改善了路面外观。  相似文献   
384.
监理单位作为社会中介机构进行ISO90 0 0质量认证不同于工业生产企业 .本文在总结监理单位贯标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其特殊性 ,阐明监理单位质量体系和质量管理的要点 .可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85.
针对理想液体与实际液体圆柱桥墩绕流分析 ,进行了圆柱桥墩局部清水平衡冲刷实验研究 ,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86.
在原型勘测、室内分析方法调查 ,以及影响含沙量的主要因素、含沙量基本分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 ,对资料的可信度进行了评价 ,同时提出了连云港核电站工程物理模型试验及工程设计中含沙量合理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7.
文章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的减少以及三峡水库对泥沙的拦截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河床冲刷的影响,具体剖析了现有冲刷数值模拟的最大冲刷量远较实际冲刷量为小的原因,因此得出了在三峡以下长江中下游不宜采用沉管法修建长江水下隧道的结论。对于重庆地区朝天门两江隧道的修建方案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决定修建沉管隧道方案可行性的两个关键参数,即河床水深和水流流速后,指出只要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采用沉管法修建两江隧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8.
介绍微机测控技术的控制系统和基本结构,及其在汽车防抱制动装置试验台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9.
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辐射沙洲南缘腰沙高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后的回淤问题是工程设计关注的焦点.设计时通过研究工程海域潮流、波浪、泥沙、底质等自然特征,分析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从挡沙堤平面布置、备淤深度确定、维护疏浚、船舶吃水控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研究认为: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粉砂质浅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必会出现回淤...  相似文献   
390.
为研究新研发的碳纤维索股内套管锥形粘结型锚具的抗疲劳性能,进行了应力水平为629~704.48MPa的200万次疲劳加载试验,测试了体现锚固性能的各项指标,分析了锚具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锚固区碳纤维丝表面粘结力及疲劳后的残余极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很小,且主要发生在前50万次循环加载过程中,之后趋于稳定,各组件之间相互协调性非常稳定;锚固区碳纤维丝表面粘结力失效程度小;锚环外表面环向应变几乎无变化,锚环工作状态良好;相比静力极限承载力,锚固系统疲劳后的残余极限承载力不会降低;该新型锚具抗疲劳性能优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