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99篇 |
免费 | 106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650篇 |
综合类 | 3462篇 |
水路运输 | 2870篇 |
铁路运输 | 3609篇 |
综合运输 | 4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8篇 |
2024年 | 338篇 |
2023年 | 262篇 |
2022年 | 385篇 |
2021年 | 492篇 |
2020年 | 478篇 |
2019年 | 320篇 |
2018年 | 301篇 |
2017年 | 348篇 |
2016年 | 315篇 |
2015年 | 415篇 |
2014年 | 931篇 |
2013年 | 676篇 |
2012年 | 1212篇 |
2011年 | 1142篇 |
2010年 | 920篇 |
2009年 | 896篇 |
2008年 | 879篇 |
2007年 | 1132篇 |
2006年 | 1034篇 |
2005年 | 699篇 |
2004年 | 433篇 |
2003年 | 306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戚国锋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3,28(2):11-14
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和工序复杂,工艺要求高,每条客运专线建设都要先选一段先导段,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开展施工,在总结经验和评审的基础上,为开展全线施工提供条件。此文针对杭长客运专线先导段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从计划工期、组织机构、资源配置等方面阐述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并对其施工功效和成本投入进行分析,提出综合折算指标,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控制工程成本提供测算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点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国产MTC-I型列车控制系统(CBTC)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与认证工作,阐述了信号安全攸关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安全完整度等级、安全认证类型、风险评价原则等概念与定义。基于安全认证、系统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架构、项目风险管理、安全审核与评估等具体内容描述了MTC—I型CBTC系统通用产品安全认证实践过程。对建立我国城轨交通行业发展的安全认证体系、实施策略以及风险管控原则等安全认证要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潜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0,(1):1-5
介绍TDJ2006分体活塞减速顶的研制及试验过程,详述了该顶的具体结构设计。通过对该顶的结构特点及产品特性的阐述,说明了该顶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我国重载运输发展要求的编组站调速设备。同时对该顶近两年来在国内外的使用推广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应用可控硅控制技术,对物料配料计量生产流程进行程序控制,可以改善处在粉尘较多及计量要求较频繁工作环境下的配料控制工作.针对自动配料计量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调节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该装置使用在水泥建材生产配料流程及建筑施工物料配料流程中,具有结构简单、系统运行性能可靠、配料计量调整范围大、误差率小等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谈半刚性基层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学营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21(5):35-36
半刚性材料在公路建设中的运用正越来越广泛,但施工中的裂缝往往很难避免.分析了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总结了在实际施工中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再生设备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控柴油机动力系统窜振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窜振时发动机转速波动特点设计了滤波器,提取出了窜振特征信息并设计了抑制算法;进一步将算法扩展为基于变采样周期的递推式,使之能应用于喷射控制过程的油量修正;通过对发动机转速波动频率的分析,避免了油量过度修正引起的发动机高频抖动。试验结果表明加速过程的传动系窜振现象能够被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7.
碎石机作为泥水盾构机的牙齿,其性能的好坏关乎盾构的施工进度的快慢。以某产品的碎石机液压系统为基础,从泵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运行、元器件的功用及该系统的故障及诊断方法对碎石机的液压系统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施工技术人员对液压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排查和处理,其相关结果可为从事电液控制技术的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文对现有电涡流缓速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探讨,并且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电涡流缓速器。对其控制器硬件软件设计和制动效果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探讨。该新型电涡流缓速器运用PWM(脉宽调制)控制方法,实现了结合车速和制动量判断的制动力矩的无极调节、温度电子控制、电压和过载保护等全控制功能。同时采用制动量位置传感器代替传统的压力传感器,使缓速器的特性能独立于主制动系统,不受主制动系统的制约。通过试验台和整车实地试验可以得到本缓速器的最大制动力矩达2500Nm。同时单独作用时的制动减速度可达0.77m/s^2。 相似文献
9.
利用ADAMS软件,建立整车模型。对整车进行操纵稳定性分析,包括稳态回转、角跃阶输入、低速与高速转向回正以及单移线试验。从而实现了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仿真分析整车的操纵稳定性,也验证了模型建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大客车电涡流缓速器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对周边零部件、管路、线路正常工作的影响,并提出防范电涡流热害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