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169篇
综合类   188篇
水路运输   72篇
铁路运输   89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IGF-Ⅱ在早期胚胎发育终止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在早期胚胎发育终止中的表达以及母体血中IGF Ⅱ水平的改变与胚胎发育终止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早期胚胎发育终止蜕膜中IGF Ⅱ蛋白的表达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早期胚胎发育终止蜕膜中IGF ⅡmRNA的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正常妊娠及早期胚胎发育终止孕妇血中IGF Ⅱ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妊娠的蜕膜组织中IGF Ⅱ的表达明显高于胚胎发育终止组 (P<0 .0 1) ;正常妊娠组蜕膜中IGF Ⅱ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胚胎发育终止组 (P <0 .0 1) ;正常妊娠组母血中IGF Ⅱ水平也明显高于胚胎发育终止组 (P <0 .0 1)。结论 IGF Ⅱ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 ,其含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胚胎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12.
对目前我国铁路道口各种智能预警控制系统进行综述,总结出几种典型的道口预警与控制方式。其中基于单片机控制器的预警系统、基于GPS和GPRS的ARM控制系统及基于工控机的综合监控系统应用比较广泛。近几年由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成熟,铁路道口图像监控预警系统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通过相应的图像分析,可以准确记录道口交通情况,实现有效的预警控制。  相似文献   
513.
通过分析铁路事故统计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降雨量、风速和能见度等气象因素与事故发生概率的关系式;选取岩土类型、松散物质储量、流域面积、平均坡度和植被覆盖程度5个地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多维标度法的铁路地质状况风险评估体系;借鉴风险矩阵表达方式,整合地质因素和气象因素,给出事故概率—危险度矩阵,建立铁路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铁路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核心,构建由网络层、系统硬件层、数据资源层、信息处理层、应用层、业务层和访问层组成的铁路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接入铁路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以及铁路局的相关信息系统,以很高、高、中和低4级风险强度表示方式将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于铁路GIS地图上,能够提供直观、形象的铁路灾害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514.
如何在工程前期阶段利用估算指标或调整后的估算指标快速、准确地测算出申报立项工程的工程投资,是决策者、投资者、设计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此文探讨根据行业规程、规范和市政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建立市政道路结构层估算指标测算标准库,利用估算结构层指标标准库进行快速组价的方法及适用范围。通过某工程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15.
分析区域预警探测体系特点,构建了以体系探测能力为主的指标体系,且将预警探测体系在对抗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以空情信息因子形式引入了指标建模,使模型更贴合实际战术需求;最后给出了工程应用中在该指标体系下的作战能力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516.
早期裂缝的出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该文重点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结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带来的危害,并结合某公路雨水泵站地下连续墙裂缝维修施工,介绍了运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外涂层工艺对钢筋混凝土早期裂缝进行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17.
At two-way stop-controlled (TWSC) rural intersections, a right-turning driver who is departing the minor road may select an improper gap and subsequently may be involved in a rear-end collision with another vehicle approaching on the rightmost lane on the major road. This paper provides perceptual framework and algorithm design of a proposed infrastructure-base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aid unprotected right-turning drivers at TWSC rural intersections. The proposed system utilizes a radar sensor that measures the location, speed,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approaching vehicle on the major road. Based on these measurements, the system’s algorithm determines if there will be any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the approaching and the turning vehicles and warns the driver of the latter vehicle if such a conflict is found.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realistic acceleration profile of the turning vehicle to estimate its acceleration rates at different times so that the system can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time and distance needed for the departing vehicle to accelerate to the same speed as for the approaching vehicle. That realistic acceleration profile is established using actual experimental data collected by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logger device that was used to record the positions and instantaneous speeds of different right-turning vehicles at 1-s intervals. The algorithm also gives consideration to the time needed by the driver of the departing vehicle to perceive the message displayed by the system and react to it (to start departure) where it was found that 95% of drivers have a perception–reaction time of 1.89 s or less. A methodology is also illustrated to select the maximum measurement errors suggested for the detectors in measuring the locations of the approaching vehicle on the major road whe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system significantly deteriorates if the errors in measuring the distance and the azimuth angle exceed 0.1 m and 0.2°, respectively. An applicatio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algorithm used by the proposed system.  相似文献   
518.
针对重特大交通事故中的行人保护问题, 提出了基于侧面行人特征的实时行人检测预警系统(PDWS)。系统由检测模块和预警模块两部分组成, 其中检测模块使用Haar与HOG特征和AdaBoost与SVM分类器, 通过侧面行人样本库完成行人特征的提取与检测, 同时应用窗口拆分法与快速窗口扫描算法提高检测效率, 得到一个具有高检测率与低误检率的结果。在预警模块融合了行人距离、汽车速度及角速度信息, 判断前方行人存在碰撞的危险。使用系统及算法对城市环境复杂背景下横过街道的行人进行了实车验证。测试结果表明: 对704Pixel×576Pixel图像的检测帧率为13~18帧.s-1, 检测率大于85%, 误检率小于1%, 预警时间小于1s, 实车验证结果达到了车载主动安全系统实时性与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19.
针对西安地铁5号线近距离下穿地铁2号线的工程实际情况, 分析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判断准则、正常使用要求和服役状态, 选取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容许切应变与轨道变形作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标准的控制因素, 构建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计算公式, 确定了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沉降控制标准。分析结果表明: 以既有地铁线路的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轨道变形与容许切应变依次作为控制因素时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分别为22.40、20.85、48.14、20.23、21.06mm, 其他地区下穿工程经验允许沉降与国内相关规范允许沉降为20mm, 因此, 最不利控制因素即轨道变形的允许沉降接近既有相关允许沉降, 建议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基准为20mm; 对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分级管理, 选取沉降控制基准的100%、80%和60%分别作为既有地铁线路的控制值(20mm)、报警值(16mm) 与预警值(12mm), 提出了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预警体系; 评价了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的安全级别, 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安全级别为Ⅰ级, 即沉降不大于12mm时, 新建隧道正常施工并做好监测, 安全级别为Ⅱ级, 即沉降为(12, 16]mm时, 加强监测并实时反馈, 安全级别为Ⅲ级, 即沉降为(16, 20]mm时, 停止施工, 并启动应急预案, 安全级别为Ⅳ级, 即沉降大于20mm时, 达到破坏级别, 不允许施工。  相似文献   
520.
苏州发达的运河航运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的地位,为清代浒墅关的设置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浒墅关中转到全国各地,推动了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流,苏州也由此成为清代前期运河沿线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之一。但是乾嘉之际,经过浒墅关中转的商品尤其是粮食商品的减少,使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流受到限制,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州和江南地区经济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