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19篇
公路运输   607篇
综合类   336篇
水路运输   91篇
铁路运输   116篇
综合运输   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阐述了大型全回转起重船主要应用范围和作业概况,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大型全回转起重船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可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新型、经济实用的海洋工程装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2.
为解决超长冷弯钢板桩沉桩困难、易扭曲变形等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自重作用下细长桩的最大稳定直立长度计算公式和桩体可承受的激振力公式,为超长钢板桩的施工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某修船坞围堰工程冷弯钢板桩施工中得到验证。解决了冷弯钢板桩易变形扭曲沉桩困难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3.
杨璧榕  李丹 《水运工程》2012,(5):152-156
舟山中远船务1#位护岸滑坡后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为重建此护岸,除了设计方案加以考虑外,施工中通过对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护岸实时监测数据为依据,采取了各种减小对护岸稳定安全影响的有效控制措施,保障了施工期护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4.
朱钰 《船舶工程》2012,34(6):30-34
针对船舶变频液压舵机系统存在控制死区、响应速度慢、负载影响大等特点,采用解析法与实验法相结合,获得变频液压舵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死区补偿电压解决变频电机转速稳态误差问题;采用Z-N控制参数整定方法,确定变频电机转速PID控制参数初值。建立舵机液压模拟加载系统,实现水动力负载、周期性海浪负载和随机冲击负载的模拟。提出舵角控制采用分段控制策略,小偏差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控制算法中引入舵机负载变化因素。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负载引起的舵角扰动,提高系统动态特性和鲁棒性,实现舵角快速、稳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5.
车辆自动化和信息娱乐系统的发展趋势使驾驶人分心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为全面了解分心驾驶的研究进展,本文选取近 12 年关于分心驾驶的 2313 篇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和R-Bibliometrix系统梳理与分析分心驾驶的研究现状。首先,概述分心驾驶研究的总体情况,包括分心驾驶研究的国家分布、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次,重点归纳分心驾驶领域的高影响力文献,并从“注意力机制”“分心驾驶风险与年轻驾驶人驾驶行为”“分心源”“分心驾驶检测”“自动驾驶下驾驶人的分心效应”这5个研究主题总结分心驾驶的研究热点;最后,构建分心驾驶的研究体系,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有必要加强研究分心的形成、消散和恢复机理;需扩展研究对象和场景,综合考虑车内和车外的分心源以及复合分心带来的风险;多源信息融合及考虑多类型分心可以进一步完善分心驾驶风险的研究;界定分心状态与等级划分,针对不同驾驶分心类型的识别应是未来分心驾驶检测研究的重点;自动驾驶场景下的分心行为及接管效能,以及混合交通流下的分心状态是值得关注的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分心检测和自动驾驶的接管效能将成为分心驾驶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26.
为解决驾驶员在隧道中间段因驾驶疲劳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对隧道驾驶疲劳唤醒段设置长度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疲劳唤醒段的刺激量与其产生疲劳唤醒后对驾驶员的唤醒程度以及唤醒维持时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进行蓝、紫、青3种色彩,3种亮度及5种刺激持续时间共45种不同刺激量组合下疲劳唤醒段的静态唤醒试验,研究隧道疲劳唤醒段不同刺激量对被试驾驶员唤醒程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刺激量与唤醒程度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疲劳唤醒段刺激量应不低于8.84 cd·s/m2; 最后,分析不同刺激量的疲劳唤醒段对驾驶员唤醒的维持时间,建立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疲劳唤醒段刺激量与唤醒维持时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侧壁可设置的最高亮度,得到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应设置的长度。当设计速度为60、80、100 km/h时,第x(x∈[1, N-1])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分别为160、200、220 m,第N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应保证剩余路段驾驶员的正常驾驶,且不低于65、80、90 m。  相似文献   
127.
为解决山区公路中驾驶视觉信息量难以量化的问题,对驾驶视野图像进行分割,根 据HSV颜色模型,提取视野图像的色调、饱和度、亮度值,再结合车速值,在驾驶视觉心理负荷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公路路域环境下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通过实车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并验证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半郁闭型空间行驶时,接收的视觉信息量最大;在郁闭型空间中,接收的信息量最小.计算结果与被试实际感受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提出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路域环境的合理布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8.
为实现基于轨迹数据挖掘的共享单车出行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评估,本文应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探测,获取采样分析区域并以热力值表征共享单车出行发生量,减少尺度效应的干扰;引入空间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模拟共享单车出行发生量的结构性和随机性变化规律,挖掘空间异质性特征,确定邻域效应的尺度范围;利用空间序列的斜率表征变化趋势,同时,结合改进的空间滞后和残差模型,区分土地利用、邻域效应和其他建成环境各自对共享单车出行空间异质性特征的驱动力。以北京市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共享单车出行存在中等的、 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特征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性的衰减半径为 1860 m,大于此距离时邻域效应消失;建成环境对空间异质性特征的相对驱动力最大,邻域效应对其的相对驱动力则处于中间水平,而土地利用对其的相对驱动力最小。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安装车载测试系统收集香港港岛山区路段正常行驶工况下尾气中的CO、NOx、HC等污染物和油耗并辅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山区道路设计、地形地貌和驾驶习惯对车辆油耗以及CO、NOx和HC排放有直接关系。可以通过坡道加宽、坡道延长、减少坡道红绿灯等措施减少车辆在山区道路行驶过程中速度变化频率,从而减少油耗以及CO、NOx和HC排放。  相似文献   
130.
针对高原环境中驾驶人风格、生理变化与危险路段特征之间的潜在关联,提出一种基于驾驶状态的危险路段识别方法,辨识和分析不同风格驾驶人具有潜在风险的路段,并提出优化方案。首先,通过实车实验采集驾驶人行为及生理指标数据,使用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得出驾驶风格类型,并依据行为特征对驾驶风格进行差异性 分析;其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搭建危险状态识别模型,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点位对应实现危险路段辨识,并基于驾驶风格差异,从驾驶人感知、操纵与生理角度对危险路段进行致因分析;最后,将生理与道路线形作为优化参考,以车速建议为着力点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按照生理舒适域确定车速建议区间。结果表明:驾驶人根据行为特点分为谨慎、稳健和激进型,3类驾驶人在上行和下行途中的危险路段多为具有弯坡特征的组合型路段;海拔提升可加速危险驾驶状态的出现,各类驾驶人在上行时的紧张状态多源于弯坡组合值和转角值的增长,激进型驾驶人在坡度大于6%的直纵坡路段时亦会开始高度紧张;下行时,谨慎与激进型驾驶人在直纵坡坡度大于3%时易出现危险状态,激进型驾驶人在转角值大于80°且弯坡组合值大于50时亦存在驾驶风险。研究成果可满足高原公路人因事故预防的需求,为线形设计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