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81篇
综合类   281篇
水路运输   73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为解决交叉口因BRT优先影响其他车辆通行问题,提出基于交叉口双站台的BRT 优先控制方法. 给出交叉口BRT双站台设置方法,对比分析BRT在交叉口单、双站台的平均延误. 根据BRT发车时刻、交叉口信号配时、BRT平均车速、交叉口间距及站台停靠时间等,制定 BRT站台预停靠方案和行车时刻表. 为确保BRT按照预停靠站台及时刻表运行,采用BRT车速引导与信号配时双重补偿修正BRT 实际离站时刻与时刻表的偏差. 以常州BRT 1 号线为例,对应用本文方法的5 个交叉口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BRT在每个站台实际离站时刻偏差范围为±5 s、±10 s、±20 s 时,本文优先控制方法显著减少BRT停车次数和延误,提高了BRT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92.
为实现轨道交通车站内客流快速疏散,避免因乘客滞留造成站内乘客出行效率低以及大客流压力导致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导向标识的设置原则及功能进行描述,依托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分析行人寻路行为机理及出行特征与导向标识序化设置间的关系,研究导向标识的序化设置,依据行人在不同交通设施的步行速度及信息处理时间,并提出在站内停顿点数量较多的通道、楼梯口及闸机处设置导向标识的位置,进而对导向标识的设置进行人性化和合理化的优化设置,对轨道车站内停顿点位置进行导向标识的合理布设,以快速引导行人进行出行决策,减少停顿点数量。  相似文献   
93.
94.
Kan Chen 《Transportation》1990,17(3):251-262
Driver information systems (DIS) are considered in North America as a major category of Intelligent Vehicle-Highway Systems (IVHS), which offer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driving by means of an amalgam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vehicle and highway technologies. Traditionally North America has basic strengths in a numb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at are relevant to DIS. Due to a hiatus in federal funding in the early 1980s, DIS development in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past decade has emphasized autonomous systems on the vehicles until recently. The current acceleration of IVHS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sulted from a number of converging forces and has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developing advanced driver information systems (ADIS) that integrates the vehicle and the highway. Large-scale demonst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IS will hinge on the major legislations in the near future, and on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public-private sector partnerships in IVHS.  相似文献   
95.
Wright  Derek S. 《Transportation》1990,17(3):239-250
The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board microprocessor applications. It first describes the aspects of vehicle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that are the focus for on-board computing equipment, from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through to fully intergrated driver decision support. In the second section a wider perspective is taken by 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its environment. The third and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considers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which permit extensive transmission of vehicle and journey data for public and private use. The conclusion identifies factors which will influence the speed with which further applications will be adopted.  相似文献   
96.
目前各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都很严重,车流诱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交通状况,因此,许多城市正在大量安装可变情报板,用它来发布动态的车流诱导信息。如何更有效安全地利用可变情报板发布诱导信息,本文从可变情报板显示内容的刷新频率、重要信息的闪烁频率、图形文字的视认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定量的研究,并给出了若干比较有效的实施建议,如显式内容的相对固定化、城市路网的概要化、道路区域的色快化,以及显式内容颜色的通用化。  相似文献   
97.
农雪霏  吕珊 《时代汽车》2021,(8):191-192
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模随之得到了扩大。就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而言,交通结构往往较为复杂。所以,要想方便乘客在轨道交通车站中迅速找到出口,减少购票时间,避免出行线路出现错误,就必须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一个电子导向系统。与此同时,本文将通过对电子导向系统优势的分析,指出电子导向系统架构的可行性,进而在解决传统导向功能存在负面问题的同时,为乘客信息系统的便捷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
由于中低速磁浮列车车体携带较重的初级线圈,影响了列车载客能力和牵引动力,为了提高中低速磁浮车的运载能力,必须提高U形磁铁的悬浮和导向能力。以国内已经开通运营的2条中低速磁浮试验线中U形电磁铁基本结构参数为例,建立U形电磁铁的3D有限元仿真,根据电磁力仿真结果,分析得到影响电磁力特性的主要结构参数为铁芯长度、磁极宽度、线圈厚度和励磁电流等,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总结上述参数对电磁力特性的基本规律。根据主要结构参数的作用规律,更新了原来参数设计值,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规律的正确性和新参数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
地铁快速发展带来的高密度客流冲击,对地铁的运行效率,乘客出行的快捷性、实时性、舒适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对客流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基于图像采集技术的地铁站台客流引导系统,此系统是基于车厢内的摄像头采集客流信息,通过地铁运营方的数据库与处理中枢对客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客流引导信息,同时显示在站台门上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列车客流信息。结果表明,通过本系统对于客流的引导,可以部分代替引导人员的安排,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乘客快速舒适出行,可以有效提高地铁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0.
结合天津地铁二号线沙-博盾构区间段地下隧道贯通的测量实践,阐述了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姿态定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使用人工测量的方法来检核自动导向系统的准确性,分析了盾构机姿态定位检测的情况,并对盾构机姿态定位中的测量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