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4篇
  免费   326篇
公路运输   1881篇
综合类   1673篇
水路运输   1233篇
铁路运输   1298篇
综合运输   23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1.
文章结合帷幕注浆技术在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大河边特大桥大规模溶洞施工处理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岩溶地区帷幕注浆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要点,对同类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12.
卢松  汪旭  李苍松  丁建芳 《隧道建设》2019,39(8):1255-1261
为实现TBM施工隧道的实时地质预报,以TBM刀盘滚刀破岩震动作为震源的HSP法地质预报技术为基础,通过分析TBM施工工艺与机身结构特点,对HSP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小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并搭载于TBM上进行智能控制。在TBM掘进过程中,首先,通过隧道轮廓位置的检波器连续或高频次地采集地震反射波信号; 然后,经系统软件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实时获取掌子面前方地层反射特征参数图谱; 其次,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完成对不良地质反射界面的有效拾取与判识; 最后,实现不良地质的探测。通过对适于TBM施工的HSP法实时预报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实时探查前方地层不良地质(体)位置、规模与性质,为TBM的高效施工起到一定的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213.
段清超  刘涛 《隧道建设》2019,39(Z1):180-187
为解决传统监测技术单点监测无法满足软岩隧道整体性变形监测的局限性,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软岩隧道整体性变形监测试验,从隧道结构的变形时间、变形空间分布及变形量进行整体分析。首先建立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误差模型,分析三维扫描监测技术与传统隧道监测技术的特点,通过平面标靶和棱镜靶球精度试验得出平面标靶最佳入射角范围小于60°,棱镜靶球自动提取距离不大于45 m,作为测站设置和控制点布设的依据; 然后以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2号斜井工程为依托,开展软岩隧道三维扫描变形监测技术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中台阶开挖支护前已发生较大变形,最大变形位置为左侧上台阶与中台阶交界处,空间分布呈左大右小,试验段最大累计变形达0.48 m,下台阶及时封闭成环及2层初期支护有利于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214.
崔戈 《船舶工程》2018,40(11):73-76
海上补给是指利用各种补给装备及技术在海上对舰船实施物资补充、人员车辆换乘的一种海上作业活动,是海军中远海作战的主要物资保障及转运方式,相关技术的研制及发展历来受到各国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外海军海上补给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针对横向补给、靠帮补给及车辆转驳等关键领域,分析了其背景及现状,梳理了技术研制情况,总结了未来发展趋势及各自关键技术。分析认为,多种新技术应用扩大了物资及装备海上转运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输转效率及作业安全性,并使海上补给技术发展呈现出重型化、快速化、智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15.
采用传统的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海上灌注桩施工时,往往会面临适用条件限制、环境污染、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针对三亚凤凰岛项目海上冲孔灌注桩施工特点,介绍通过优化钢平台结构形式及布局设计、泥浆循环系统优化设计、结构稳定性计算、"四新设备"创新应用等措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施工质量。结果表明采取的工艺优化和平台改进措施效果良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16.
码头、航道等水运工程的三维设计、BIM设计需要更精细的、直观的、全覆盖的三维地面模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高精度的测量点云数据,基于AutoCAD、Civil 3D等软件平台,建立高精度、直观的三维地面模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陆域到水域再到局部重点建构筑物三维测量内外业技术解决方案合理、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满足三维设计、BIM设计等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7.
基于疏浚工程中硬质黏性土挖掘困难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原状土进行刀齿的切削试验,需要制备硬质黏性土土质。针对疏浚吹填淤泥含水率大和压缩性强等特征,开发了一套底部抽真空的"真空+堆载"制备技术。试验研究表明:1)制备装置效果良好,制备土质标准贯入击数达到13击,液性指数达到0.36,疏浚岩土工程特性级别为4级,性质接近疏浚工程中给施工带来困难的黏性土质,为硬质黏性土的切削试验提供了合格的模型土质。2)制备土质含水率W与无侧限抗压强度R、标准贯入击数N、土体承载力F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回归系数均在0.72以上,为流塑等状态的软弱淤泥处理处置研究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18.
李继才  丛建  曹军 《水运工程》2018,(10):197-202
根据砂土的黏粒含量,振冲法可采用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或有填料的振冲置换法,选择合适的振冲施工工艺和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与地基加固效果和地基处理的工程投资密切相关。在振冲器的振动荷载作用下,由于饱和砂土的液化产生振密作用,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模型,推导了饱和砂土的临界液化时间,并分析留振时间的影响因素。结合两个工程实例,探讨了振冲密实法和振冲置换法两种工艺的适应性及加固效果。根据砂土的类型和黏粒含量,将砂土地基分为3类,不同的砂土地基采用合适的振冲工艺,并得出施工参数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219.
特大型耙吸挖泥船研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特大型耙吸挖泥船多工况、大舱容、大挖深、精确与高效控制及良好的航行性能等问题,进行船型、系列化耙头、高效泥泵、耙臂泵和控制系统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实船验证等多种研究方法,解决了限制特大型耙吸挖泥船国产化的技术瓶颈。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2艘特大型耙吸挖泥船,两船服务于我国多个重大港口航道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20.
李志伟 《水运工程》2017,(S2):55-58
针对水运工程中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进行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施工技术的研究。论述插筋挂模施工设计思路,进行护坡修复稳定分析,综合考虑新浇筑模袋混凝土护坡修复设计,采用打设钢筋、挂模施工,施工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解决了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